•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7-21 13:28:0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本月初,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嘉兴市企业2015年部分职业(工种)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通知》文件出台,在公布的全部505个工种名单中,首次出现了“养老护理员”这个名词。
         
        在前期对全市10家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薪资摸底的基础上,经人力社保局核实定价,我市最终确定,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价位定于高位数60570元、中位数42000元、最低30300元的标准。这一价位的出台意味着,今后我市养老机构在录用护理员时其薪资不得低于每年30300元的价格标准,同时中档、高档的护理员薪资也有了一个指导性的定位。
         
        “这份标准出台后,养老机构在招聘人员时就有了薪资的最低限制及相关标准,参照标准,护理人员也能对自身薪资的合理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市老龄办负责人表示,这是我市在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一次探索,有望为养老护理行业招工难、留人难的局面破题。
         
        供需失衡折射行业之愁
         
        嘉兴市2014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嘉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1.26万人,占总人口的23.34%,老龄化程度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此外,全市有纯老家庭人口12.81万,占老年人口的15.77%;全市共有失能、半失能老人5.76万,占老年人口的7.08%,这一群体的高龄化、空巢化趋势也日趋显著。
         
        “银发浪潮”汹涌而至,这组数字尽管严峻,但对养老护理员行业来说,却似乎是一个“利好消息”。
         
        按照全省统一规划,今年,我市将建成“9643”(96%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由家庭与社区承担;4%的老人进入专业养老机构;全部老人中,3%左右情况特殊的老人享受特殊护理服务)的养老服务格局。单是按照我国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中失能老人与护理员比例3:1的规定推算,我市就至少需要8000名养老护理员。此外,按照民政部门的规定,养老机构中一名护理员对应六至七名健康老人。按照照料需求推算,嘉兴养老护理员的理想配备总数应在1.5万人左右。
         
        然而庞大的市场需求并没有使得养老护理行业的供应实现扩容。截至目前,我市一线养老护理人员仅有1893人,仅为理想状态下的15%左右,其中701人从事机构养老,1192人从事居家养老。
         
        81.26万人与1893人,供需之间,悬殊的对比是一个行业的窘境,也是一个正在从中度老龄化走向高度老龄化的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养老护理员这个行业令人犯愁,愁就愁在社会认可度不高,专业的人不肯干,肯干的人不专业。”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银发浪潮”中的人才之困。在专业人士眼里,这个行业之愁与许多因素有关,而其影响也远不止养老行业本身。
         
        “我们机构每年都会招聘一批护理学校的毕业生,但是很多人来工作一段时间就会改行去医院、药店工作,我们养老机构沦为护理人才的‘练兵场’。”一名公立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痛心地说,由于待遇低,社会上普遍对养老护理员缺乏理解和尊重,也令不少从事养老行业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专业缺乏信心与热情。再加上养老机构中普遍晋升空间有限,招工难、留人难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未来,还有谁愿意当养老护理员?”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浙江省2014年度“最美养老院院长”、海宁市海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张建章尖锐发问。
         
        待遇低、从业者缺乏信心的状况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此职业的认同度,许多人甚至依然认为养老护理员就是保姆,就是一个简单的工勤技能岗位,没什么技术含量,再加上这一行业客观上劳动量大、作息特殊且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职业内部的恶性循环更加严重,即使社会舆论努力“叫好”,这份职业本身却依然难以“叫座”。
         
        “这几年,我们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加强对员工的关怀等举措留住护理员,同时努力吸引年轻的专业护理人员。”当前,许多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都在做着同样的努力,但成效却往往并不能令人满意。“要破解人才之困,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才是根本。”这是整个养老行业共同的呼声。
         
        “夕阳事业”承受薪资之痛
         
        人才之困,最困在薪资。
         
        在人们印象中,“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几乎总是与“脏、累、收入低”联系在一起。在嘉兴各大招聘网站上,键入“养老护理”,显示的搜索结果有三四十条,公立养老服务中心、民办老年公寓等类型不一而足,但它们开出的转正工资金额却惊人一致:月薪2000至3000元。其中价码最高的,年收入水平也不过4.5万元。
         
        养老护理行业的实际薪资状况究竟如何?
         
        “基本工资1500元/月,岗位补贴250元/月,总收入1750元/月。”这是一线养老护理员乔阿姨的工资单。62岁的乔阿姨在一家公立镇级养老机构工作已有七年,负责一个楼层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周6个白班、1个夜班,休息一天。
         
        近年来,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越来越多,乔阿姨的照料对象从生活基本可自理的低龄老人变成了高龄老人,数量也从六七人变成了15人,唯有每年2万元出头的收入几乎没有变过。
         
        乔阿姨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分别在6家公立、民办养老机构访问了8名一线养老护理员。他们平均从业时间长达6.25年,平均每人要负责9名老人的日常起居照料。“每天12小时,做二休一”、“每天8小时,做三休一”、“灵活作息,每周单休”是主要的作息制度。
         
        工作如此辛苦,而目前养老护理员的收入水平却很难与工作压力相匹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像乔阿姨一样,5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员依然是嘉兴基层养老机构的主力,他们大多仅有初中文化程度,主要从事普通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照料。这部分养老护理员也是全行业中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大多数人的年收入不足3万元;其次是面向失能老人群体的特殊护理员,这支以新居民为主的护理员队伍工作负担较重、工作时间较长,因为收入水平略高于普通护理员,平均可达到4万元/年,多的有近5万元;在整个养老护理员行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业资质的年轻护理员可算是“金字塔顶层”,也是招聘中最受青睐的群体,但他们的年均收入也不过4万至5万元,薪资水平与其他行业同等学历、资历的同龄人相比,并无优势。此外,在受访的护理员中,近三年内没有调整过工资待遇的占到了一半以上。
         
        “干了这一行,什么都别用钱来衡量。”一位资深养老护理员告诉记者,论人均收入,这一行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以至于半数刚入行的年轻人都干不到一年就转行离开;而能够从业五年、十年的护理员,无不是靠着对老人的热爱和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执著而坚持了下来。他甚至开玩笑地表示,“别跟护理员提工资待遇,这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薪资之痛,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夕阳事业”常常被认为是有着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据统计,目前嘉兴已有100多家公立、民办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各类为老服务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生机勃勃的表象背后,普遍较低的薪资水平和与其相伴而来的招工难、留人难现象,已然成为老龄产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多管齐下寻找突围之路
         
        怎样告别薪资之痛?怎样从人才之困中突围?许多涉及整个养老行业的变革正在嘉兴悄然发生。
         
        在嘉兴养老护理行业,“劳务派遣”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两三年,在各镇(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一批佩戴着各个大型为老服务公司铭牌的护理员成为了新的中坚力量。嘉兴摒弃了往日包办的“家长制”作风,采取“红娘”式管理,积极在用人方、中介方、人力方之间牵线搭桥,与大型为老服务公司合作,以劳务外包和用工派遣模式走出了一条填补养老护理用人缺口的新路。
         
        今年,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嘉善县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该县对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初、中、高级护理员和技师给予每月50至200元不等的津贴,并规定各类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组织的平均薪酬不低于上年度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1.1倍,为养老服务员的薪资待遇划出了“硬杠杠”。
         
        另一方面,嘉善县创造性地将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放在了养老服务机构之外。该县通过社会组织引人才,培育致恺社工服务社等7家养老服务企业和社团,进行公益创投项目扶持,积极探索“社工+护理员”双结合、双互动的服务模式,成立了400多个为老服务团队,并组建了一支由288名社工组成的专业队伍。同时,该县积极推动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发公益性岗位,借助社会力量打造了专业养老护理的坚实后盾。
         
        为了破解养老服务队伍能力不足、岗位吸引力不强等难题,平湖市依托职业学校和养老服务机构设立了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每年面向社会免费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持有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占比达到50%以上。同时,当地还对进入该市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实施奖补制度:入职满5年给予一次性奖补,并为养老专业服务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持证养老护理专职人员按等级高低分别给予每月100至500元的补贴。
         
        “会同人力社保部门公布养老护理人员工资指导价位,贯彻已有护理人员薪酬制度规定,建立养老护理人员特殊岗位就业津贴制度”,今年初,嘉兴市列出了老龄事业的十项重点工作,而本月,养老护理员岗位工资指导价位从规划变成了现实,这无疑将对未来养老护理员供求市场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将养老护理员岗位纳入社会公益性岗位、鼓励与推广养老机构的智能化、增加对养老护理员群体的精神关怀……近年来,关于破解养老护理人才之困的意见与建议层出不穷,而嘉兴也正立足实际,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突围之路。

            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