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7-15 20:11:0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北大教授钱理群夫妇要进养老院了。消息来自北大教授温儒敏的微博:“虽然知道他们早在酝酿,现在真要去了,未免有些失落与感慨。今天与钱老通电话,证实此事。从电话中感到老同学兴致还不错,说总要走这一步。据说养老院条件还好,他把很多书都搬去,在那边继续写作。”消息传出,引发了各方热议。
          
        以钱理群教授的地位和名望,晚年时做出这样的选择,不但令老同学感到失落和感慨,也令我等即将步入老年的外人不胜唏嘘:不久的将来,我会步他的后尘,进养老院吗?我有这个勇气吗?子孙会答应吗?亲朋好友会怎么看?进了养老院我依然能活出价值和尊严吗?抑或就像当下很多养老院的老人那样坐等死神降临吗……有太多的疑虑和顾虑,有太多的精神负担和彷徨无措。
          
        也不知是哪一天,在与几位老友说起老年话题时,谈到两个问题:一是不给独生子女增加负担,二是退休金足以支付养老院的支出,物质生活有保障,彼此相约老了去养老院养老。为什么要相约?也就是说,自穿开裆裤到双手拄拐杖,老朋友生生死死都要在一起。年轻时,咱们逗笑取乐,歌哭一道。年老时,仍然能在养老院抱团取暖,相互关照,互相砥砺,彼此促进,不但老有所依,还要力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像年轻时那样活得有价值和有尊严,然后,优雅地老去,悲欣交集地迎接死神的到来。
          
        当然,这只是我们一个美丽的期许和梦想。当下中国的养老现状,包括养老观念和养老设施,离我们的心愿还有不小的距离。从居家养老过渡到养老院养老还须跨越很长的一段观念距离。从现有公办养老院的设施只能满足部分老人的需要到今后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需要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从现有的养老设施只能部分解决老人的生活、护理问题过渡到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更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
          
        而钱理群教授的选择则让我看到了这种希望,也可这么说,钱教授进养老院最具启示意义的是,中国的养老院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办得更好,办得更有品位、更有价值。养老院并非是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它是生命的最后驿站,只能静等死神的到来,不是的,它还是学习写作的场所,就像钱教授那样,把书房搬进养老院,在那儿继续潜心阅读著述,开发“二次价值”,依然不脱读书人本色,依然活得很有价值和尊严,老也要老得优雅高贵。
          
        当然,就现状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养老保障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护理人员稀缺且护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但美国的养老改革运动表明,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地同步发展。为办好养老院,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投入,兴建和完善养老设施的同时,注重把老人的意愿和尊严放在第一位,注重老人“二次价值”的开发,让老人在养老院继续承担社会人的角色,参与社会分工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发展兴趣爱好,尽可能让老人有尊严地享受养老生活。
          
        接纳钱理群夫妇的养老院能让他们优雅地老去吗?这一命题已经真切地摆在该养老院面前,同时也给国内其他养老院以及整个养老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雅地老去,这是理想,也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