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在入住养老机构时,除了对居住环境、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外,更看重的是医疗配套服务。然而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对我省健康养老情况的调查表明,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5.9万人,而全省“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床位仅有3.3万张,养老产业“老有所医”的“短板”亟待补齐。与此同时,全省每年120亿元的健康养老市场需求,突现出一片产业蓝海。
老年人口605.9万我省步入老龄化社会
所谓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来自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的权威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底,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5.9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8%,我省已进入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切实发展好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关乎社会总体健康水平、幸福指数的重要课题之一。
失能老人占比16% “医养结合”尤为迫切
随着年龄增长,到了晚年,大多数老人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据调查,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老年慢性病,急需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服务。
国外有研究表明,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U型关系,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当气温下降时,血管会跟着收缩,使血流不畅,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由于我省特殊的严寒气候,全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达92万人,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6%。这部分老年人对入住“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在社区、居家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
3.3万张“医养结合”床位暴露养老产业“短板”
超过600万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其中16%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巨大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成为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然而目前,全省各类机构养老床位共有15.5万张,“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床位共有3.3万张,占到总床位数的21.3%,尤其是只有14家专业化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疗养院,总床位数仅有2588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全省还有12.2万张养老床位仅能提供生活照料,不能提供医疗服务,“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能养老”是老年人困扰,也制约着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每年120亿元市场需求养老产业蓝海待开掘
一方面是基数巨大的老年人口对应的健康养老需求,一方面是3.3万张“医养结合”床位凸显出的“老有所医”迫切需求,两者叠加,则是健康养老产业展现出的待开掘的巨大市场蓝海。
据省民政局、省卫生计生委的调查,按照3%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97%老年人选择社区或居家养老计算,目前全省有近587万老年人需要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社区或居家健康医疗养老服务;按每名老年人每年健康养老费用2000元匡算,每年将有120亿元的健康药老市场需求。
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对吸引各类资本、资源进入健康养老产业,进而完善、提升“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水平,带来了值得期待的想象空间!
养老机构内设、签约、居家服务……
我省全方位发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针对“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能养老”对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围绕我省现状,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经深入调研、考察,积极会商对接、采取养老机构内设、签约、居家服务等方式,强力推动我省“医疗结合”型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全面推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对全省现有、新建、转建的养老机构,凡是符合内设医疗机构标准的,全部发放医疗机构设置许可,并由卫生计生部门协助建立医疗机构。对不适合公办医疗机构进入的民办养老机构,采取向民办医疗机构招标的形式,引入社会医疗资源,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协作
对不具备内设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由养老机构提出实际需求,与二级以上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行医疗服务对口协作。协作内容主要有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双向转移、急诊急救等绿色通道,医院设立定向康复病床、定期选派医生到养老机构巡诊、对养老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等。
实施社区居家养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对辖区内的小型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实行健康管理和服务制度,完善健康档案信息、提供免费体检、保健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等服务,并对有意愿的老年人实行“签约式”家庭医疗服务。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康复功能,方便老年人就近获得康复疗养等服务。
强化中医药“治未病”为养老服务
通过建立中医医院与老年病医院、护养型养老机构、康复疗养机构协作关系;建立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增设老年病床;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领办康复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中医药门诊部、中医馆或诊所;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中医药技能培训,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知识和产品等,将中医药康复医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理念导入养老服务。
鼓励医疗卫生资源领办养老机构
打破“民政”与“卫生”的资源壁垒,把适合由医疗机构建设、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交由医疗卫生部门建设管理;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整合闲置资源,重点兴办针对高龄、病残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养老机构;鼓励企事业医院、门诊部提供以老年康复为主的养老服务;扶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中福养老网】
老年人口605.9万我省步入老龄化社会
所谓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来自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的权威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底,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5.9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8%,我省已进入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切实发展好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关乎社会总体健康水平、幸福指数的重要课题之一。
失能老人占比16% “医养结合”尤为迫切
随着年龄增长,到了晚年,大多数老人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据调查,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老年慢性病,急需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服务。
国外有研究表明,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U型关系,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当气温下降时,血管会跟着收缩,使血流不畅,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由于我省特殊的严寒气候,全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达92万人,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6%。这部分老年人对入住“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在社区、居家接受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
3.3万张“医养结合”床位暴露养老产业“短板”
超过600万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其中16%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巨大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成为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然而目前,全省各类机构养老床位共有15.5万张,“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床位共有3.3万张,占到总床位数的21.3%,尤其是只有14家专业化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疗养院,总床位数仅有2588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全省还有12.2万张养老床位仅能提供生活照料,不能提供医疗服务,“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能养老”是老年人困扰,也制约着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每年120亿元市场需求养老产业蓝海待开掘
一方面是基数巨大的老年人口对应的健康养老需求,一方面是3.3万张“医养结合”床位凸显出的“老有所医”迫切需求,两者叠加,则是健康养老产业展现出的待开掘的巨大市场蓝海。
据省民政局、省卫生计生委的调查,按照3%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97%老年人选择社区或居家养老计算,目前全省有近587万老年人需要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社区或居家健康医疗养老服务;按每名老年人每年健康养老费用2000元匡算,每年将有120亿元的健康药老市场需求。
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对吸引各类资本、资源进入健康养老产业,进而完善、提升“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水平,带来了值得期待的想象空间!
养老机构内设、签约、居家服务……
我省全方位发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针对“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能养老”对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围绕我省现状,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经深入调研、考察,积极会商对接、采取养老机构内设、签约、居家服务等方式,强力推动我省“医疗结合”型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全面推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对全省现有、新建、转建的养老机构,凡是符合内设医疗机构标准的,全部发放医疗机构设置许可,并由卫生计生部门协助建立医疗机构。对不适合公办医疗机构进入的民办养老机构,采取向民办医疗机构招标的形式,引入社会医疗资源,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协作
对不具备内设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由养老机构提出实际需求,与二级以上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行医疗服务对口协作。协作内容主要有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双向转移、急诊急救等绿色通道,医院设立定向康复病床、定期选派医生到养老机构巡诊、对养老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等。
实施社区居家养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对辖区内的小型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实行健康管理和服务制度,完善健康档案信息、提供免费体检、保健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等服务,并对有意愿的老年人实行“签约式”家庭医疗服务。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康复功能,方便老年人就近获得康复疗养等服务。
强化中医药“治未病”为养老服务
通过建立中医医院与老年病医院、护养型养老机构、康复疗养机构协作关系;建立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增设老年病床;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领办康复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中医药门诊部、中医馆或诊所;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中医药技能培训,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知识和产品等,将中医药康复医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理念导入养老服务。
鼓励医疗卫生资源领办养老机构
打破“民政”与“卫生”的资源壁垒,把适合由医疗机构建设、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交由医疗卫生部门建设管理;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整合闲置资源,重点兴办针对高龄、病残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养老机构;鼓励企事业医院、门诊部提供以老年康复为主的养老服务;扶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中福养老网】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