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7-03 14:34:2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昨天,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在全市开展老年人需求评估工作,以此来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等,评估结果也将作为老年人是否能进入公办养老机构的依据。目前,《北京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表》(初稿)已初步完成,将主要从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等4方面指标确定老年人失能状况。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在全市开展老年人需求评估工作,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指标体系。
         
        “独立的第三方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构,会统一对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意见。”上述负责人表示,政府相关部门会根据评估意见,确定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并制订养老服务清单。
         
        同时,根据老年人需求评估结果,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社会将动员其居家养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优先考虑机构养老,其中对“三无”“五保”对象或低收入群体,优先考虑到政府建设或资助的养老机构养老,对经济条件好的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动员其到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则可获得相关补贴。
         
        目前,市民政局、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已根据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标准,编制了《北京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表》(初稿),主要从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4个方面的指标确定老年人轻度、中度、重度失能状况。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所有申请入住公办养老院的老人,都需要经过相应的需求、能力评估。
         
        而根据日前下发的相关政策,以后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不再接收能自理的健康老人,只有失能或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才能入住公办养老院。这也将从根本上化解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问题。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评估机构准入机制,鼓励社会评估力量共同参与全市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
         
        相关
        

        养老照料中心今年再添至少40家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根据计划,2016年底全市将建成208所街道、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是目前的两倍。其中,东城、西城两个区因为老年人口集中,32个街道将全部建设街道级养老照料中心。
         
        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去年一年,本市已建成104家养老照料中心,新增床位9650张,其中社会力量投资或运营的近90%。今年计划再建40至60个养老照料中心,2016年完成剩余指标。
         
        他同时透露,今年民政部门将完成区域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并免费提供给养老照料中心使用。借助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养老照料中心将形成区域内老年人动态需求数据库,以此对服务半径内的老年人开展服务需求动态评估等,为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将出地方性标准
         
        市民政局称,目前,全市已有11231名养老护理员通过职业鉴定。养老机构在职养老护理员5158人,持证上岗率达87%。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会同质监部门研究制订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服务标准,支持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支持,鼓励职业培训学校和大、中型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
         
        在养老机构的服务方面,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410余家养老机构种,已评定出218家养老机构为星级单位,其中一星级58家、二星级146家、三星级6家、四星级6家、五星级2家。【中福养老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