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6-24 21:32:2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53岁的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塔杰村老人贡桑,在田里忙活了几十年,一辈子未嫁。家里的亲人相继过世,贡桑的腿脚也落下残疾。2009年,她被接到达孜县金叶敬老院。两年之后,贡桑当上了新娘,新郎是同一年到敬老院的阿旺。      
          “你们当年是谁追的谁?”
         
          问题让阿旺略感羞涩,贡桑却显得落落大方,“当然是他追的我。”话音刚落,屋内便是一阵大笑。
         
          他们的家,是一间52平方米的屋子,2间卧室,1间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春日的阳光从客厅的窗户投射进来,屋子显得更加敞亮。
         
          在达孜县,和贡桑夫妇一样住在金叶敬老院的五保老人,还有103位。他们绝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无儿无女,也有像贡桑一般年纪小一些的,但是身体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政府把他们接到一块,让他们在敬老院的新家,安度晚年。
         
          敬老院院长丹增卓玛,算是这个家的“家长”。说起这个家,她颇感自豪:总投资1600万,占地2800平方米,食堂、广场、医务室、健身器材样样不少;宿舍2人一间,可容纳120位老人,且都是方便老人出入的小平房。
         
          “除了一些实在住不习惯的之外,全县的五保老人都住在这里。”丹增卓玛说。
         
          2009年,新家刚刚建好。丹增卓玛和工作人员开着车到全县5乡1镇,轮流接老人来住。老人们卷起被褥,拎着家当,拉拉杂杂的东西一大堆。丹增卓玛笑着解释,敬老院什么都准备好了,不用带这么多。
         
          各级政府的补贴,摊到每位老人的头上,将近500元一个月。食宿医疗,老人们不用掏一个子儿。
         
          敬老院医务室的医生索朗次仁,曾经是一名乡卫生院院长,“常规身体检查,感冒、拉肚子等小病,在医务室就能解决。解决不了的话,我们会把老人送往县医院或者自治区医院。”
         
          新家也不缺娱乐活动。广场上跳锅庄,食堂里看藏戏,老人们都乐此不疲。记者采访时,恰逢“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前一天,县里的民族艺术团特意送戏到敬老院。老人们坐成几排,看得带劲,掌声不断。每逢重大节日,像这样的大型活动,几乎次次都有。
         
          也有处出感情来的老人,情投意合,结成夫妻。像贡桑夫妇一样,共有10对。2011年,由敬老院组织,10对老人一块办了仪式。“听说现在又有几对好起来了呢。”丹增卓玛悄悄地说。
         
          记者准备离开时,艺术团的表演刚刚散场。老人们搬起椅子,各自回家,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笑容依然可见。或许对他们而言,敬老院的新家,就像这阳光一般,暖身暖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