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6-22 12:24:5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院】据报道,今年,根据上海市政府排定的年度实事项目,全市将有50家养老机构新建内设医疗机构,并在医保批准联网之后纳入“三段”结算。到2017年,凡是拥有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除了和医疗机构邻近设置、整合设置以外,都有望成立各自的内设医疗机构。
         
        上海此轮养老机构的改革,“医”“养”分属不同的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不同的部门分配。一直以来,国内的养老领域的医疗水平不高,而且医疗领域对养老领域的服务能力也有限。究其原因,还是两者之间存在深厚的“资源壁垒”。
         
        上海以“新增5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起点,开启了新一轮的养老改革,民政、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共同参与到这个“资源破壁”的规划当中,试图来推动“医养结合”的实质性进展。目前上海660家养老机构当中,已经有139家设立了医疗机构,其中103家纳入医保联网结算。
         
        今年开始,内设养老机构的建设进入这个提速期。比如上海的闵行社会福利院,从1995年开始开设医疗区,成为上海首个拥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十年以后,这个福利院已经成为医保定点单位。此后,上海市区的两级福利院逐步进入医保队伍。
         
        上海市卫生局卫计委统计,目前上海老人的总患病率为77.3%,60岁以上的生活老年人不能自理的大概占到3.7%,其中80岁以上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占到了13.1%。对这些老人而言,养老和就医,就像“吃饭”和“吃药”一样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事情。
         
        对老年疾病的初期干预越充分,后期的医疗支出就越低,“养老幸福指数”则越高,这也是上海当前“医养结合”概念大受推崇的主要的原因。最近,上海市民政、卫计委、人保局联合发文,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被定义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养老领域的医疗辐射,同时涵盖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部分。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向所在辖区的养老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比如助力老年人的突发疾病转院、医疗巡诊、康复护理指导等等;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与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机构达成合作,到2017年,两者签约率需达到100%;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对社区老年人的服务继续深化。
         
        现在全市有936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占常住居民的42%,作为签约服务重点对象的60岁以上户籍人口,可以说已全部基本覆盖。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