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十二五”以来,根据《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规划》、《西藏自治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等,积极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恢复战略措施,坚持实施天然草地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重要湿地保护、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等保护工程,对生态公益林、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生态修复;对森林资源消耗、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地质灾害等生态问题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综合治理,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实施综合治理措施
在防治荒漠化和沙化的主要措施上,结合《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规划》、《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林业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等工程项目,大力开展防封沙育草、草方格与砾石压沙、沙化土地封禁、防护林体系、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各项工程措施,重点治理了城镇周边、公路铁路沿线、名胜古迹周边的流动沙丘与半固定沙丘,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旅游环境、社会生产环境。
——治理成效逐年显现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已落实国家投资180多亿元。各类生态保护与建设不断加强,光是林业系统各类保护区面积已达42.64万平方公里;生态补偿、修复机制逐步建立,落实了一系列草原、湿地等政策补偿机制,完成公益林保护1.52亿亩、退牧还草0.43亿亩、草原禁牧1.29亿亩、草畜平衡8.96亿亩;完成人工造林16.03万公顷,封山育林15.75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18万公顷。通过各项保护和治理措施,全区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十二五”以来,根据《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规划》、《西藏自治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等,积极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恢复战略措施,坚持实施天然草地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重要湿地保护、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等保护工程,对生态公益林、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生态修复;对森林资源消耗、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地质灾害等生态问题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综合治理,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实施综合治理措施
在防治荒漠化和沙化的主要措施上,结合《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规划》、《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林业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等工程项目,大力开展防封沙育草、草方格与砾石压沙、沙化土地封禁、防护林体系、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各项工程措施,重点治理了城镇周边、公路铁路沿线、名胜古迹周边的流动沙丘与半固定沙丘,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旅游环境、社会生产环境。
——治理成效逐年显现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已落实国家投资180多亿元。各类生态保护与建设不断加强,光是林业系统各类保护区面积已达42.64万平方公里;生态补偿、修复机制逐步建立,落实了一系列草原、湿地等政策补偿机制,完成公益林保护1.52亿亩、退牧还草0.43亿亩、草原禁牧1.29亿亩、草畜平衡8.96亿亩;完成人工造林16.03万公顷,封山育林15.75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18万公顷。通过各项保护和治理措施,全区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