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6-10 15:17:5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院 候鸟养生】上海将率先推出老年照护服务需求评估体系,这一消息,备受关注。
         
        养老服务面临的矛盾仍很突出。一方面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供给严重不足。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目前还是以政府主导的供给为主,虽然近年来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加大,但无论从养老服务的规模、质量、品种还是机制来说都相对落后,距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仍有不小的距离。
         
        解决养老服务的供求矛盾,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推进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二是创新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补贴模式。近年来,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新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项目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矛盾。可是我们发现,社会资本主要集中在高端甚至超高端的养老服务领域,以机构养老为例,动辄需要数百万房产抵押或者昂贵的会员卡;而社会需求很大的中端市场,进程却缓慢。问题出在哪儿?关键在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应如何发放,即为谁埋单。
         
        当前,政府对养老的财政补贴主要面向养老服务机构,即供给方。这种向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原先政府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相比,往市场化方向走了一大步,但是与面向需求方补贴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补贴供给方可能会因不公平而给社会资本的进入带来障碍,而这与政府的初衷显然是相违背的。举个例子,假如在没有政府补贴时,一家中等养老院的服务费应该收取5000元/月;在获得补贴后,收费降到3000元/月。乍一看,补贴给那些入住的老人带来了实惠。如果政府财力能够满足所有对中等养老院的需求,那自然是皆大欢喜,问题是政府财力有限,于是,其他得不到补贴的养老院或者难以进入市场,或者进入了也无法生存。
         
        如果补贴需求方,即根据老人的收入状况直接给予不同的补贴,效果则不同。所有养老机构在市场上公平竞争,而老人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加上获得的补贴(补贴只能用于支付养老服务),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结果就会有更多的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补贴供给方可能造成低效率。政府鼓励在社区推出“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而目前常见做法是政府补贴提供“六助”服务的机构,机构再向老人收取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费用,甚至免费。这样由于老人付的代价小,所以即使服务质量较低,他们仍能接受。这就造成了社区六助服务的质量下降。如果把这些补贴转给需求方,由老人自行选择把补贴用到哪个服务项目,机构则自由竞争,显然会提高效率。
         
        看清了上述问题,我们不妨转换一下思路,即从补贴机构为主转向补贴个人。而老年照护服务需求评估体系的推出,也为这一思路的落实提供了契机。通过需求评估,可以把财政补贴逐渐转向中低收入的老人,而把各类养老机构推向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
         
        比如根据老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发放不同数量的“养老券”;打通“机构—社区—居家”三种养老模式的边界,使养老券不仅可以抵偿进养老机构的费用,也可以抵偿“六助”服务的费用,等等。这样,既能加快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早日建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

        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