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6-06 10:17:4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院 候鸟养生】刘继同是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的教授,当他的母亲因患糖尿病与心衰而被送医治疗时,母亲就成为他研究中国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一个样本。
         
        “一路研究下来,形势不容乐观。”刘继同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居家养老,如果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孩子们往往会被别人指指点点,可是居家养老,特别是当老人罹患重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时,常常会变成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老龄化汹涌来袭的今天,中国在养老制度建设方面须尽快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养老道路。”他说。
         
        不久前,河南平顶山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的火灾吞噬了38位老人的生命,那些被烧变形的铁皮、烧坏了的轮椅至今令人扼腕。
         
        刘继同说,在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之外,如何找到一条更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后劲。
         
        不缺房子缺关怀
         
        上海幸福9号老年乐园董事长王振认为,建设养老院并不能完全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刚刚成家立业的年轻人发愁没房子住,而中国的老年人可不缺房子住,他们缺的是健康护理和关怀。如果盖的养老院基础设施还很差,安全隐患又多,那就更容易引发社会不满。”
         
        王振认为,中国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养老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确依靠养老院来养老,但他们的养老院,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看,大都是高端养老院。而中国本土市场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如何满足低端需求上。当前应该在养老服务和机制上创新,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及时得到医疗及养护服务。只有这样,慢慢变老才是一件幸福而有尊严的事情。”
         
        “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明显的未富先老现象。西方国家的老龄化程度虽然高于中国,但是它们的富裕程度也远远高于中国。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的秘鲁和南非,老龄化比重仅为6.7%和6.1%,分别比中国低3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均未达到7%的国际人口老龄化社会荣枯线,这足以表明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严峻性。”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缪瑞兰说。
         
        更令学界担忧的是,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孝道”和家庭养老,但是落实这种“孝道”的现实基础却在逐渐弱化和动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如今中国主流家庭结构已转变为只有一个孩子,这意味着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将变得非常繁重。此外,人口流动的加快导致代际分离现象日益突出,中国有相当多的老人独守家中,成为空巢老人。即使是与父母同居一个城市的年轻人,也因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而很难抽出时间给予父母更多陪伴。
         
        机制创新迫在眉睫
         
        刘继同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养老困境,最核心的议题就是要明确养老的责任归属。
         
        “我们现在的养老还是强调家庭责任,没有解决养老由国家承担的主体责任。如果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会发现,针对老人的服务应该是福利性的、社会性的,只有利用社会化的机制才能实现风险共担和代际补偿,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他说。
         
        专家们认为,中国不能再把养老的重点放在提供物质帮助上,现在已经到了机制创新的关口,特别是在保险制度设计、养老服务多元化和资金管理安排上。
         
        刘继同结合母亲的案例说,在德国创立长期护理保险后,日本加以借鉴创办了介护保险,凡是45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除了交养老保险外,还要交介护保险,到生病时就有专门的护理员提供服务。但是在国内,老人生病住院最难找的就是专业护理员,整个行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由于老龄人口大都受到慢性病的困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康复性医院。但在国内,除非是做手术或罹患重症,否则老年人很难等到住院治疗的机会。刘继同认为,中国不仅缺乏医养结合的机构,而且也缺少提供临终关怀的医院,因此加快医疗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刘继同说,很多人都认为养老保障是花钱的事,总是担心养老保险资金不足,其实只要在优化管理机制方面多下工夫,资金并不是问题。“社会保险原理是大数法则,当前国内实行的五大保险都是各自封闭运行,且单一保险都还没有实现省级统筹,不同的保险基金归不同部门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后发优势亟待释放
         
        缪瑞兰建议,中国在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政府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的机制保障。
         
        专家们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养老模式上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比如与中华文化渊源很深的新加坡就利用税收优惠对奉行居家养老传统的家庭给予鼓励,凡是与老人合住的家庭都会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优惠,而计税则是以家庭收入做标准,充分考虑家庭的收支需求,而非个人的收入水平。
         
        王振认为,中国应效仿西方国家的做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养老医疗社会服务产业。他说,与其由政府出资办养老院,质量参差不齐,不如由政府补贴市场来建设养老机构和日间看护机构,而补贴的标准则取决于政府、社会以及老人、子女对这些机构运营质量的评级和监督。
         
        刘继同说,现在居家养老条件跟不上,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养老服务跟不上。如果能在每个社区都培育一个多学科的养老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日间看护等服务,老年人在家就能住得安心。
         
        受访专家和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探索中国式养老模式必须改变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不能把养老保障看成是一个“无底洞”。社会福利不仅商机无限,而且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正面影响,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机制,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样才能释放我们发展的后发优势。
         
        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