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 候鸟养生】对于养老,大多数老人更倾向于与子女生活一起,在家中养老。从2013年10月,合肥市开始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合肥有近万名符合标准的老人享受着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近日,记者探访合肥5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现,居家养老服务在给老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类似饭菜口味难调、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等问题。那么目前合肥居家养老服务进展如何,老人最喜欢哪些服务呢?
记者调查
万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据合肥市庐阳区对辖区11家养老机构的最新统计显示,共计1100多个床位,入住率平均在51%左右,有4家养老院入住率在40%以下,其中一家养老院近百张床位只有22位老人入住。
2013年10月,合肥市开始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即由政府出资,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服务实施单位,委托服务实施单位向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每个月政府给具有合肥市区户籍的70岁以上低保老人、70岁以上空巢老人(无子女)、9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价值600元服务券,各个区老人通过服务券可以向相应的服务商要求提供餐饮、家政等30多项服务。目前合肥市有近万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送餐服务面临“众口难调”
“你好,我家房子这几天需要打扫了,能让一位家政人员过来吗?”家住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的宣璞及老伴均属重度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儿子在外上班只有晚上回来。这两天儿子出差,下雨天过后,家里潮湿需要清扫,老两口第一时间想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付静雯。电话联系后,中午付静雯来到了宣璞家中,不仅为老人打扫卫生,还给他们带来了午饭。
在负责瑶海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家住矿机小区的高大爷中午刚吃完饭就来此领取6月份的价值600元的服务券。“上个月的服务券全用在了吃饭上,这个月想留着打扫卫生。”高大爷说。
记者调查多个区发现,送餐服务是老人需求最多的服务。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瑶海区共有1200多名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政府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和紧急救助服务中,生活照料服务和家政服务是老人需求量最大的两项服务。“其中送餐服务是老人需求最多的服务,其次是家政服务。”工作人员说。
由于合肥市每个区的饭菜是由各自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统一配送,很难符合每一位老人的胃口。在纪元阳光帝景小区,居民张大爷身患糖尿病十几年,平时服务中心的送餐较为清淡,正好符合他的口味。但是同样的饭菜,让同一小区的牛大爷觉得“不对味儿”。“我以前每顿都要吃点肉,这些饭菜我觉得太素了。”
专业护理人员急缺
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老人选择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中,也有一定的倾向性。老人更多选择类似送餐、家政比较“实在”的服务,对于紧急救援、助浴服务、医疗护理,就很少有人选择。
据了解,在庐阳区和新站区1500多个老人服务对象中,三分之二都是90岁以上高龄老人,而这些老人在选择服务的时候,更多的需要护理保健等方面的服务。然而由于护理人员水平有限,无法达到高龄老人的保健需求。而对于助浴服务,许多子女也不放心将老人交给护理人员服务,导致这项服务一直无人问津。
同时,专业护理人员也急缺。在蜀山区三里庵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推拿按摩18年的金师傅需为辖区近千名老人服务。“每个礼拜,一、三、五在中心站服务,二、四、六还要上门服务,就我一个人负责,有时候真的忙不过来。”金师傅告诉记者,老年人按摩需要更加细心,力度稍微掌握不好,反而会伤到老人。
庐阳区老龄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能为老人提供兜底保障和基础性服务,对于有些高龄老人要求的个性化和高端养老服务,以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还无法做到。而医院所能提供的专业或高端护理,却不在服务券的使用范围。因此高龄老人的高端护理要求与护理人员水平跟不上的矛盾,在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也比较明显。
采取措施
集中培训护理人员引入竞争机制
为了提高省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今年年初,安徽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徽省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实施主体和扶持方式。
在安徽省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的工作人员将实行分类、分层次培训。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在职技能提升培训和岗前培训制度,计划到2015年底,培训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1.5万人,从而提升安徽省整体护理人员的水平,逐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或高端服务要求。
合肥市庐阳区老龄办还准备引入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商,打破一个区只有一个服务商“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竞争机制,从而让服务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水平。
他山之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合肥市场上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尚未真正出现,目前有一家在建的大型高端养老机构还在施工阶段。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国际上也有不少先进经验供我们借鉴。
新加坡:为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该国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本: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主要目的。国民每年缴纳3000日元就可以在65岁后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同时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不会凉为标准。这样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又能够方便照顾长辈。
扫二维码“打卡”加强第三方监管
在去年年底,合肥市政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中标养老服务的5家养老服务单位“打分”,形成评估报告,并据此对服务机构是否具备承接下一年度政府购买居家养老项目提出参考意见。
同时,包河区老龄办还将在今年通过街道基层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老人进行回访,对服务商进行监管。通过回访,了解老人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的满意度,从而对服务商进行绩效考核。
而在庐阳区,今年将在服务对象的老人家门口,贴上一个二维码。每次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时,需要扫一下二维码“打卡”。然后政府在第三方技术平台可以监管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服务时间,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准时。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记者调查
万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据合肥市庐阳区对辖区11家养老机构的最新统计显示,共计1100多个床位,入住率平均在51%左右,有4家养老院入住率在40%以下,其中一家养老院近百张床位只有22位老人入住。
2013年10月,合肥市开始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即由政府出资,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服务实施单位,委托服务实施单位向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每个月政府给具有合肥市区户籍的70岁以上低保老人、70岁以上空巢老人(无子女)、9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价值600元服务券,各个区老人通过服务券可以向相应的服务商要求提供餐饮、家政等30多项服务。目前合肥市有近万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送餐服务面临“众口难调”
“你好,我家房子这几天需要打扫了,能让一位家政人员过来吗?”家住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的宣璞及老伴均属重度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儿子在外上班只有晚上回来。这两天儿子出差,下雨天过后,家里潮湿需要清扫,老两口第一时间想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付静雯。电话联系后,中午付静雯来到了宣璞家中,不仅为老人打扫卫生,还给他们带来了午饭。
在负责瑶海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家住矿机小区的高大爷中午刚吃完饭就来此领取6月份的价值600元的服务券。“上个月的服务券全用在了吃饭上,这个月想留着打扫卫生。”高大爷说。
记者调查多个区发现,送餐服务是老人需求最多的服务。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瑶海区共有1200多名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政府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和紧急救助服务中,生活照料服务和家政服务是老人需求量最大的两项服务。“其中送餐服务是老人需求最多的服务,其次是家政服务。”工作人员说。
由于合肥市每个区的饭菜是由各自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统一配送,很难符合每一位老人的胃口。在纪元阳光帝景小区,居民张大爷身患糖尿病十几年,平时服务中心的送餐较为清淡,正好符合他的口味。但是同样的饭菜,让同一小区的牛大爷觉得“不对味儿”。“我以前每顿都要吃点肉,这些饭菜我觉得太素了。”
专业护理人员急缺
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老人选择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中,也有一定的倾向性。老人更多选择类似送餐、家政比较“实在”的服务,对于紧急救援、助浴服务、医疗护理,就很少有人选择。
据了解,在庐阳区和新站区1500多个老人服务对象中,三分之二都是90岁以上高龄老人,而这些老人在选择服务的时候,更多的需要护理保健等方面的服务。然而由于护理人员水平有限,无法达到高龄老人的保健需求。而对于助浴服务,许多子女也不放心将老人交给护理人员服务,导致这项服务一直无人问津。
同时,专业护理人员也急缺。在蜀山区三里庵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推拿按摩18年的金师傅需为辖区近千名老人服务。“每个礼拜,一、三、五在中心站服务,二、四、六还要上门服务,就我一个人负责,有时候真的忙不过来。”金师傅告诉记者,老年人按摩需要更加细心,力度稍微掌握不好,反而会伤到老人。
庐阳区老龄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能为老人提供兜底保障和基础性服务,对于有些高龄老人要求的个性化和高端养老服务,以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还无法做到。而医院所能提供的专业或高端护理,却不在服务券的使用范围。因此高龄老人的高端护理要求与护理人员水平跟不上的矛盾,在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也比较明显。
采取措施
集中培训护理人员引入竞争机制
为了提高省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今年年初,安徽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徽省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实施主体和扶持方式。
在安徽省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的工作人员将实行分类、分层次培训。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在职技能提升培训和岗前培训制度,计划到2015年底,培训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1.5万人,从而提升安徽省整体护理人员的水平,逐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或高端服务要求。
合肥市庐阳区老龄办还准备引入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商,打破一个区只有一个服务商“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竞争机制,从而让服务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水平。
他山之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合肥市场上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尚未真正出现,目前有一家在建的大型高端养老机构还在施工阶段。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国际上也有不少先进经验供我们借鉴。
新加坡:为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该国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本: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主要目的。国民每年缴纳3000日元就可以在65岁后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同时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不会凉为标准。这样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又能够方便照顾长辈。
扫二维码“打卡”加强第三方监管
在去年年底,合肥市政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中标养老服务的5家养老服务单位“打分”,形成评估报告,并据此对服务机构是否具备承接下一年度政府购买居家养老项目提出参考意见。
同时,包河区老龄办还将在今年通过街道基层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老人进行回访,对服务商进行监管。通过回访,了解老人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的满意度,从而对服务商进行绩效考核。
而在庐阳区,今年将在服务对象的老人家门口,贴上一个二维码。每次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时,需要扫一下二维码“打卡”。然后政府在第三方技术平台可以监管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服务时间,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准时。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