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的相继建成投用和细化管理、人性化精准服务,为辖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让老人们在解决基本问题的同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率先推行一键呼系统,为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多方争取,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让已经“遇冷”的便民呼叫系统不再成为摆设,让其作用发挥最大化。
一直以来,钟山区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去年,钟山区压缩行政经费,加大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今年,钟山区继续压缩行政经费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的17个农村幸福院,30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辖区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冬天全托夏天日间照料退休夫妇把日间照料中心当成家
日前,记者前往钟山区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临近办公室,一番电话问候声传入耳际:“吕姨,你们身体还好吗?听说您二老要随团去香港旅游,祝你们一路顺风,旅途愉快……”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院长周英口中的“吕姨”,正是入住该中心67岁的吕桂枝老人。而这样的称呼,周英说起顺口,吕桂枝听起亲切。
吕桂枝和73岁的老伴赵瑞祥,是某单位的退休职工,夫妻俩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出租给别人住,另一套房子留着自己住。但是,夫妇俩大多数时间都在其日间照料中心度过。
2013年10月12日,也就是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当天,赵瑞祥夫妇就入住该日间照料中心,融入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安享充实的晚年生活。
冬天,赵瑞祥夫妇就办理全托;夏天,他们就到日间照料中心看看书报,和中心的其他老人拉拉家常,或是打打乒乓球等,活动筋骨。除此之外,两老口还经常出门旅游。在大家的印象中,赵瑞祥夫妇除了有轻微的高血压之外,耳聪目明,身体健朗。
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共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年龄最小的是40岁,偏长的是今年54岁的肖敬霞老人。中心自建成投用以来,主要承接日间照料、全托、周托等服务。平日里,日间照料中心除了给入住的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娱乐引导外,每个月还免费给老人们免费体检一次,并就体检的情况及时和家属对接沟通,提供人性化的精准服务。
为了给入住的老人和家属们一份纪念,忙里忙外的周英还抽空拍下老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制作成光盘送给大家。
在周英的记忆中,自该中心运营以来,每逢节日,都会有老人来和大家过节。说起该中心的常客姜玉清老人,周英说,姜玉清老人今年95岁,现住双水城区,每年清明节期间,姜玉清老人的子女们回四川老家扫墓,都会提前将腿脚不便的姜玉清老人寄托在该日间照料中心。
当然,该中心老年人们融洽相处的和谐画面和温馨场景只是钟山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的一个缩影。
一键呼“遇冷”居委会动员,最大化发挥便民作用
5月26日,是钟山区广场社区松坪南路居委会开展入户宣传的第6天。
此次入户工作,除了征集社区建设、小康创建意见建议,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居委会并没有因为其一键呼养老紧急呼叫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短板而退缩,反之,继续加大宣传动员的力度,致力让其便民作用发挥最大化。
该居委会负责一键呼系统调度的李定嫦,原来每天接到20多个通过一键呼打来的求助电话,她根据求助的内容立即和辖区爱心超市对接,开展上门服务。服务队由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辖区志愿者组成,为特殊群体免费服务。之后,因为诸多原因,李定嫦几天接不到一个一键呼打来的求助电话或用座机、手机打来的求助热线。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们不再使用之前的一键呼平台。当然,并不是辖区特殊群体不再需要求助服务,而是用座机或手机拨打热线相对麻烦,这一点,从服务平台更新前后的求助数据可以体现。
值得肯定的是,在钟山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松坪南路居委会创新推出的一键呼紧急呼叫信息系统是一个亮点,因系统投用以来积极发挥的便民服务,深受辖区群众好评。该居委会在资金短缺等困难下,继续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并在今年的钟山区“两会”前通过媒体呼吁,统筹协调划拨相关资金,专门为鳏寡孤独、行动不便等特殊老年人群体配齐配置相对高的手机,还原之前的一键呼服务平台。
面对其呼叫系统存在的短板,该居委会反复思量,力求让其系统作用发挥更大化。5月21日起,该居委会支书安海燕带领工作人员,于每天19:00入户登记,积极向辖区居民动员宣传一键呼的好处,致力为特殊群体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服务。
安海燕说,截至5月26日,他们共开展入户动员350余户,针对居民们提出的相关建议,他们登记在册,并进行梳理形成意见,转换落实到便民利民的服务中。
说起松坪南路居委会推行的一键呼紧急呼叫信息系统,辖区居民并不陌生。在该辖区开店的廖先生说,从居委会开通的一键呼系统前期情况来看,很大程度上为辖区特殊困难群体解决了实际困难。但是,一键呼系统遇冷后,几乎成了摆设,其原因除了缺乏资金完善配套外,其宣传动员的力度不够大,居民的知晓率不高。不过,目前居委会采取下班时间加大力度入户宣传动员的举措,是在致力让几乎名存实亡的便民系统重新发挥作用,且更大化地发挥便民作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是结合辖区实际考虑所做的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原以为一键呼系统不用了,没想到居委会除了积极想办法完善配套外,同时还入户登记,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对于其一键呼发挥的作用,廖先生很是看好,“腿脚不便的老人遇到困难时,通过一键呼的方式求助是很好的选择,安全和服务都有保障。”
养老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
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钟山区决策层高度重视,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兴建养老机构、搭建服务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去年,钟山区压缩5%的行政经费共13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大湾、汪家寨等乡镇的3个敬老院进行改造;完成大河、月照两个敬老院以及24个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建成投用13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钟山区继续压缩5%的行政经费,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用17个农村幸福院、30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前一年实现全区农村幸福院全覆盖。
今年年初,钟山区民政局已编制了4个钟山区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可研报告(总投资3.13亿元),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分别是打捆项目(含22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个农村幸福院、1个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等41个子项目)、钟山区韭菜坪老年公寓项目、钟山区大湾镇新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改扩建项目、钟山区月照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
目前,钟山区农村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相关工作推进如何?5月26日,记者采访钟山区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汪宗柱。他说,截至目前,钟山区农村幸福院的选点、布局工作已经完成,大湾、大河、汪家寨等乡镇的部分村(社区)农村幸福院工程已启动实施;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的选点、布局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黄土坡、荷泉、明湖等社区的部分居委会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已启动实施,明湖社区兴隆居委会日间照料中心工程预计本月底完工,全区农村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验收。
一直以来,钟山区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去年,钟山区压缩行政经费,加大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今年,钟山区继续压缩行政经费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的17个农村幸福院,30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辖区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冬天全托夏天日间照料退休夫妇把日间照料中心当成家
日前,记者前往钟山区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临近办公室,一番电话问候声传入耳际:“吕姨,你们身体还好吗?听说您二老要随团去香港旅游,祝你们一路顺风,旅途愉快……”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院长周英口中的“吕姨”,正是入住该中心67岁的吕桂枝老人。而这样的称呼,周英说起顺口,吕桂枝听起亲切。
吕桂枝和73岁的老伴赵瑞祥,是某单位的退休职工,夫妻俩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出租给别人住,另一套房子留着自己住。但是,夫妇俩大多数时间都在其日间照料中心度过。
2013年10月12日,也就是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当天,赵瑞祥夫妇就入住该日间照料中心,融入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安享充实的晚年生活。
冬天,赵瑞祥夫妇就办理全托;夏天,他们就到日间照料中心看看书报,和中心的其他老人拉拉家常,或是打打乒乓球等,活动筋骨。除此之外,两老口还经常出门旅游。在大家的印象中,赵瑞祥夫妇除了有轻微的高血压之外,耳聪目明,身体健朗。
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共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年龄最小的是40岁,偏长的是今年54岁的肖敬霞老人。中心自建成投用以来,主要承接日间照料、全托、周托等服务。平日里,日间照料中心除了给入住的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娱乐引导外,每个月还免费给老人们免费体检一次,并就体检的情况及时和家属对接沟通,提供人性化的精准服务。
为了给入住的老人和家属们一份纪念,忙里忙外的周英还抽空拍下老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制作成光盘送给大家。
在周英的记忆中,自该中心运营以来,每逢节日,都会有老人来和大家过节。说起该中心的常客姜玉清老人,周英说,姜玉清老人今年95岁,现住双水城区,每年清明节期间,姜玉清老人的子女们回四川老家扫墓,都会提前将腿脚不便的姜玉清老人寄托在该日间照料中心。
当然,该中心老年人们融洽相处的和谐画面和温馨场景只是钟山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的一个缩影。
一键呼“遇冷”居委会动员,最大化发挥便民作用
5月26日,是钟山区广场社区松坪南路居委会开展入户宣传的第6天。
此次入户工作,除了征集社区建设、小康创建意见建议,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居委会并没有因为其一键呼养老紧急呼叫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短板而退缩,反之,继续加大宣传动员的力度,致力让其便民作用发挥最大化。
该居委会负责一键呼系统调度的李定嫦,原来每天接到20多个通过一键呼打来的求助电话,她根据求助的内容立即和辖区爱心超市对接,开展上门服务。服务队由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辖区志愿者组成,为特殊群体免费服务。之后,因为诸多原因,李定嫦几天接不到一个一键呼打来的求助电话或用座机、手机打来的求助热线。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们不再使用之前的一键呼平台。当然,并不是辖区特殊群体不再需要求助服务,而是用座机或手机拨打热线相对麻烦,这一点,从服务平台更新前后的求助数据可以体现。
值得肯定的是,在钟山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松坪南路居委会创新推出的一键呼紧急呼叫信息系统是一个亮点,因系统投用以来积极发挥的便民服务,深受辖区群众好评。该居委会在资金短缺等困难下,继续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并在今年的钟山区“两会”前通过媒体呼吁,统筹协调划拨相关资金,专门为鳏寡孤独、行动不便等特殊老年人群体配齐配置相对高的手机,还原之前的一键呼服务平台。
面对其呼叫系统存在的短板,该居委会反复思量,力求让其系统作用发挥更大化。5月21日起,该居委会支书安海燕带领工作人员,于每天19:00入户登记,积极向辖区居民动员宣传一键呼的好处,致力为特殊群体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服务。
安海燕说,截至5月26日,他们共开展入户动员350余户,针对居民们提出的相关建议,他们登记在册,并进行梳理形成意见,转换落实到便民利民的服务中。
说起松坪南路居委会推行的一键呼紧急呼叫信息系统,辖区居民并不陌生。在该辖区开店的廖先生说,从居委会开通的一键呼系统前期情况来看,很大程度上为辖区特殊困难群体解决了实际困难。但是,一键呼系统遇冷后,几乎成了摆设,其原因除了缺乏资金完善配套外,其宣传动员的力度不够大,居民的知晓率不高。不过,目前居委会采取下班时间加大力度入户宣传动员的举措,是在致力让几乎名存实亡的便民系统重新发挥作用,且更大化地发挥便民作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是结合辖区实际考虑所做的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原以为一键呼系统不用了,没想到居委会除了积极想办法完善配套外,同时还入户登记,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对于其一键呼发挥的作用,廖先生很是看好,“腿脚不便的老人遇到困难时,通过一键呼的方式求助是很好的选择,安全和服务都有保障。”
养老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
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钟山区决策层高度重视,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兴建养老机构、搭建服务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去年,钟山区压缩5%的行政经费共13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大湾、汪家寨等乡镇的3个敬老院进行改造;完成大河、月照两个敬老院以及24个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建成投用13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钟山区继续压缩5%的行政经费,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用17个农村幸福院、30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前一年实现全区农村幸福院全覆盖。
今年年初,钟山区民政局已编制了4个钟山区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可研报告(总投资3.13亿元),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分别是打捆项目(含22个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个农村幸福院、1个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等41个子项目)、钟山区韭菜坪老年公寓项目、钟山区大湾镇新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改扩建项目、钟山区月照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
目前,钟山区农村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相关工作推进如何?5月26日,记者采访钟山区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汪宗柱。他说,截至目前,钟山区农村幸福院的选点、布局工作已经完成,大湾、大河、汪家寨等乡镇的部分村(社区)农村幸福院工程已启动实施;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的选点、布局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黄土坡、荷泉、明湖等社区的部分居委会日间照料中心工程已启动实施,明湖社区兴隆居委会日间照料中心工程预计本月底完工,全区农村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验收。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