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5-25 18:10:4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中国农村在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经济体制和机制观念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这就使得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减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养老保障机制。
          
        “百善孝为先”,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形态,其先后囊括了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多个范畴,这也是传统农村养老体制的基础所在。其中,孝道文化中的“赡养父母”是道德义务,孝道的基础;“尊敬师长”是社会伦理道德,这是孝道文化的伦理标杆;而“养老送终”则是孝道文化与养老体系的行为规范。
         
        可见,从孝道文化的角度而言,养老、敬老、送老已然是孝道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伦理和行为的综合体,也是维系父母子女、社会人伦的基本原则。当孝道文化反映到养老机制上的时候,也便出现了《孝经》中所说的那样:“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此时,孝道文化的思想体系则会反映到现实社会中的供养关系、经济行为、赡养制度和养老保障等具体的事物上面,更为直接的体现便是:直系亲属的情感精神与物质奉献、养老费用的支取、家庭养老资源的提供以及各方面的自由与自主。
         
        然而,在现代农村社会结构中,由于多重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削弱,人口流动迁移加快、家庭结构不稳定,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负担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使得孝道文化影响下的养老机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甚至其功能也被弱化与消解。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之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孝道文化影响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首先,充分发挥出孝道文化的重要作用,将其融入农村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中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孝道文化精神经历了长期的传播,已经深入到了人类发展精髓中来,更使得“养儿防老”成为传统养老保障的基础,这就使得子女成为养老的心理寄托和精神支柱。在目前农村现代养老保障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首先引领老年人在经济、物质和心理上呈现出独立的基本意识,这一点也是“老有所养”文化的一种延伸与发展。
         
        从老年人经济与物质上的独立而言,需要为老年人创立专属性的养老金融模块,在金融储蓄、土地流转、土地资源分配、养老保险等多个方面获得一定的物质和经济来源,能够支撑日常生活。从心理而言,要逐渐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进而使其获得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寻找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寻找到一种新的寄托。此外,在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障机制建设中,传统孝道文化资源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切入点,各级政府部门可以以农村社区作为平台,全面搜集各种孝文化资源,使之服务于农村养老实践。
          
        其次,可以以均衡发展作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村现代养老保障制度。针对目前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当采取循序渐进、多元并举的方式来建立完善这一体系。一方面,正如《礼记》所指出的那样:“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说,“奉养”是小孝,“敬养”才是大孝。这就是说,在目前的保障机制建设过程中,挖掘孝文化资源,加强舆论宣传、法制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孝文化资源,进而实现“敬养”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下,农村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依然存在着家庭养老的重要模式,这就需要继续实行家庭为主、社会为辅的养老制度,将家庭奉养、养老保险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营造孝道文化氛围,鼓励“精神赡养”,充分满足老人的情感心理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不仅表现在物质与经济之上,而精神方面的关怀显得至为关键,甚至于很多人多期待“直接的精神赡养”。孔子在《论语》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在他看来,敬养父母最难的是“以色养亲”,即保持父母精神上的愉悦。因此,他在回答子游问孝时说道:“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可见,养老需求也涵盖了更高级的需求——“以色事亲”,这也是孝道伦理的基础性要素,只有建立在衷心敬爱血缘情感上的养亲,才是孝道文化的根基所在。也只有充分理解、认识和实践了这一原则,才能解决了农村的“空巢老人”“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悲剧。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