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年金进入实操之后,我国年金市场正式步入企业年金加职业年金两条腿走路新时期,年金市场突破万亿规模指日可待。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7688.95亿元,较上年增加1654.24亿元,增长27.4%。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最迟2016年末,企业年金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另外,职业年金未来发展也值得期待。2015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先后发布,意味着职业年金制度进入实操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保守估计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完善后,每年缴费增量在700亿-800亿元左右。有券商分析人士乐观预计,未来5年,职业年金市场每年将有平均1500亿左右的新增缴费,五年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维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缴费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收益的增长。从前者来看,新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逐渐减少,其带来的新增缴费也在减少,但这两年来仍有可观的缴费规模,支撑了市场的快速增长。同时,企业每年缴费比例是固定的,随着历史积累的缴费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的缴费占整体规模的比例自然将下降。另一方面,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在快速提升,2013年平均收益率为3.67%,2014年达到9.3%,2015年第一季度全行业的收益率尚未统计披露,预计在4%左右,年化收益大幅度超过去年水平。投资收益的稳步提升也带来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预计最迟到2016年,企业年金整体规模将突破万亿。
鞠维萍进一步指出,“但也需要看到,每年职工工资也在增长,因此每年企业年金缴费的绝对规模在快速增长,过去两年都应该达到了千亿量级。所以说企业年金整体规模增长速度放缓,并不足以代表企业年金绝对规模快速增长的事实。”不可回避的是,新建立企业年金的客户越来越少,但企业年金客户覆盖率还是偏低的,城镇职工只有不到6%的人数参与了年金计划。未来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扩面,这就需要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放开,取消企业年金的自愿原则,国家应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另外,企业年金缴费比例也偏低,目前通行的缴费标准是企业5%、个人1.25%,很多企业员工缴费标准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相比之下,今年开始启动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8%,个人缴费比例4%。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应该向职业年金标准看齐。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建议,应制定更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年金发展。比如,在美国,个人缴费环节税前可列支比例通常达到个人薪酬的25%,而我国仅为4%;企业缴费环节税前可列支比例通常可达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5%,而我国仅为5%。该报告建议,提高税前列支比例,以减轻企业的税负;甚至可以对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进一步提高企业主动建立年金的积极性。
机构抢食资管盛宴
万亿级的年金市场,毫无疑问引发了金融机构的抢食。投资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是机构间较量的重要因素。
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企业年金投管人两极分化态势也愈发明显,管理规模最大的年金投管人运作的企业年金规模和规模最小的投管人运作的年金规模之间的差距已超过20倍。
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相关部门今年将研究修订《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认定程序、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建立能进能出制度,引导管理机构珍惜资格,严格自律,规范运作,使管理资格这一稀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监管部门会严格分析各机构实际发挥作用情况,研究整合资格、减少工作环节、降低营销成本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年金治理结构。
在目前人社部批准的26个年金管理机构资格中,银行占了12个。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厮杀”不可谓不激烈。谈及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鞠维萍表示,首先,专业养老保险机构与银行主要是合作关系,前者的优势在于受托和投资,后者的优势在于账户管理和托管。其次,无论是养老险公司还是商业银行,未来都要走专业化经营路线,才可能打造核心竞争力,获取长期优势。“目前银行的年金管理更多是整合在某个职能部门中,在银行众多业务中,年金业务线还处于规模小、盈利水平偏低的尴尬地位。而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包括平安养老险在内,都在走专业化路线。”
而基金公司方面,多家基金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年金投资部门,加强年金业务人员配备。一家基金公司年金业务负责人称,专门对年金业务设立了激励制度。当组合业务超过业绩标准,按照公司收取的业绩报酬的一定比例对年金投资经理进行奖励,直接量化到投资经理个人。同时,为了防止投资经理盲目追求短期业绩,在具体分配细则上设置合同期业绩、当年业绩、组合排名、组合波动情况等多种指标,鼓励投资经理稳健运作,严控风险。
在职业年金方面,尽管职业年金的具体投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但其大概率将参照当前企业年金的信托管理办法,委托具有资格的专业投资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管理。一些机构也在开始布局。比如,平安养老已着手进行政策研究和运营准备,并积极发挥保险公司的精算优势,为各地社保部门提供职业年金精算服务。
郑秉文建议,尽快建立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推进年金发展。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改革的一个充分条件;还是强力推进多层次社保体系的一个重要引擎。但要注意机构性质和法律定位、业务经营范围、职能和功能、注册门槛和发起股东等多方面的问题。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7688.95亿元,较上年增加1654.24亿元,增长27.4%。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最迟2016年末,企业年金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另外,职业年金未来发展也值得期待。2015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先后发布,意味着职业年金制度进入实操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保守估计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完善后,每年缴费增量在700亿-800亿元左右。有券商分析人士乐观预计,未来5年,职业年金市场每年将有平均1500亿左右的新增缴费,五年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维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缴费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收益的增长。从前者来看,新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逐渐减少,其带来的新增缴费也在减少,但这两年来仍有可观的缴费规模,支撑了市场的快速增长。同时,企业每年缴费比例是固定的,随着历史积累的缴费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的缴费占整体规模的比例自然将下降。另一方面,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在快速提升,2013年平均收益率为3.67%,2014年达到9.3%,2015年第一季度全行业的收益率尚未统计披露,预计在4%左右,年化收益大幅度超过去年水平。投资收益的稳步提升也带来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预计最迟到2016年,企业年金整体规模将突破万亿。
鞠维萍进一步指出,“但也需要看到,每年职工工资也在增长,因此每年企业年金缴费的绝对规模在快速增长,过去两年都应该达到了千亿量级。所以说企业年金整体规模增长速度放缓,并不足以代表企业年金绝对规模快速增长的事实。”不可回避的是,新建立企业年金的客户越来越少,但企业年金客户覆盖率还是偏低的,城镇职工只有不到6%的人数参与了年金计划。未来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扩面,这就需要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放开,取消企业年金的自愿原则,国家应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另外,企业年金缴费比例也偏低,目前通行的缴费标准是企业5%、个人1.25%,很多企业员工缴费标准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相比之下,今年开始启动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8%,个人缴费比例4%。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应该向职业年金标准看齐。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建议,应制定更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年金发展。比如,在美国,个人缴费环节税前可列支比例通常达到个人薪酬的25%,而我国仅为4%;企业缴费环节税前可列支比例通常可达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5%,而我国仅为5%。该报告建议,提高税前列支比例,以减轻企业的税负;甚至可以对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进一步提高企业主动建立年金的积极性。
机构抢食资管盛宴
万亿级的年金市场,毫无疑问引发了金融机构的抢食。投资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是机构间较量的重要因素。
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企业年金投管人两极分化态势也愈发明显,管理规模最大的年金投管人运作的企业年金规模和规模最小的投管人运作的年金规模之间的差距已超过20倍。
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相关部门今年将研究修订《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认定程序、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建立能进能出制度,引导管理机构珍惜资格,严格自律,规范运作,使管理资格这一稀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监管部门会严格分析各机构实际发挥作用情况,研究整合资格、减少工作环节、降低营销成本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年金治理结构。
在目前人社部批准的26个年金管理机构资格中,银行占了12个。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厮杀”不可谓不激烈。谈及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鞠维萍表示,首先,专业养老保险机构与银行主要是合作关系,前者的优势在于受托和投资,后者的优势在于账户管理和托管。其次,无论是养老险公司还是商业银行,未来都要走专业化经营路线,才可能打造核心竞争力,获取长期优势。“目前银行的年金管理更多是整合在某个职能部门中,在银行众多业务中,年金业务线还处于规模小、盈利水平偏低的尴尬地位。而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包括平安养老险在内,都在走专业化路线。”
而基金公司方面,多家基金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年金投资部门,加强年金业务人员配备。一家基金公司年金业务负责人称,专门对年金业务设立了激励制度。当组合业务超过业绩标准,按照公司收取的业绩报酬的一定比例对年金投资经理进行奖励,直接量化到投资经理个人。同时,为了防止投资经理盲目追求短期业绩,在具体分配细则上设置合同期业绩、当年业绩、组合排名、组合波动情况等多种指标,鼓励投资经理稳健运作,严控风险。
在职业年金方面,尽管职业年金的具体投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但其大概率将参照当前企业年金的信托管理办法,委托具有资格的专业投资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管理。一些机构也在开始布局。比如,平安养老已着手进行政策研究和运营准备,并积极发挥保险公司的精算优势,为各地社保部门提供职业年金精算服务。
郑秉文建议,尽快建立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推进年金发展。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改革的一个充分条件;还是强力推进多层次社保体系的一个重要引擎。但要注意机构性质和法律定位、业务经营范围、职能和功能、注册门槛和发起股东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