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5-08 14:49:3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支不平衡,财政支持难以持续,个人账户面临亏损风险。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杨良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之所以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过去把个人账户做小了,之前个人缴费率是16%,现在是8%,这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提高个人缴费率是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的一个选项。”
         
        必须承认,养老保险资金压力事关整个社会的保障网络安全,既然缺口已经形成,且老龄社会继续深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止亏措施,缺口可能继续扩大。补救行动宜早不宜迟,但就目前的种种建议方案而言,仍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养老金现状与亏损数据的透明度问题。目前来看,不仅亏损多少有多个版本,如1.6万亿、2.6万亿等,甚至缺还是不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2014年谈到养老金资金缺口的问题时就表示,缺口问题实际上分两方面,一个是现在的资金是不是平衡,一个是对未来的一种预判。
         
        他举例称,2013年职工养老保险总的收入将近2.25万亿,支出1.84万亿,当期结余4000多亿。也就是说当期是有结余的,没有缺口。但对于未来是否存在缺口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其次,将养老金的亏损压力向个人转移的解决思路,值得警惕。该方法是否真的能根本上有效缓解养老保险的供需矛盾暂且不论,这样动辄呼吁个体为养老金缺口埋单的做法,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必须正视。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其公共性大于保险属性,民众参保就是对保障制度公信也即政府公信的一种“投票”,两者存在一种严肃的契约关系,民众有权享有预期的保险收益。如果一有缺口,首先就想到的是靠个人多缴,既有推卸责任之嫌,又将伤及政府公信。
         
        事实上,对于养老金的亏损压力,公众并非没有付出。比如已经开始推行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就可视为公众对缓解养老金缺口的一种“让步”。但如果一味依赖民众为养老金缺口埋单,显然有失公平。
         
        有效而合理的补亏方案,必须建立在不伤害公众参保积极性和社保制度公信力的前提之下。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公共财政的补贴,更好体现政府的社保责任,应该成为首要选项。
         
        养老保险的公共属性,决定了补亏必须要通过公共方式,至少让民众能够看见清晰的资金账单,到底亏空了多少,将对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确保当前压力与长远压力的平衡等。只有这些问题厘清后,才可能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设计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
         
        相关专家的建言有必要,但也要警惕这种只有“结论”而无“论证过程”的建言。总之,补上养老金缺口需要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慎重对待,出台个人为养老金缺口埋单的补救举措应慎之又慎。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