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4-22 17:32:4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子孙满堂、老有所养”、“与子女同住”是大多数中国农村老人最喜欢的养老方式,但现实却是,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却在增多。昨天,上海财经大学第7次“千村调查”项目组发布《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超过68.4%的中国农村老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资助,近四成老人“身边无子女居家养老。”

        聚焦中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报告》就农村老人的健康、经济生活、家庭关系、生活质量、养老意愿、社会支持等方面做了科学调查,项目组的调查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731个村、入户有效问卷10421份。

        “虽然人人希望长寿,但当人真的老了以后,社会对于老年生活的制度安排还是不充分的。比起城市的老龄化,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项目首席专家、上海财大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介绍,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村老人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条件面临进一步改善。调查显示,目前1/3的农村老人需要护理,1/2的农村老人处在服药状态。

        《报告》指出,农村老人近四成患高血压,两成患颈椎病、腰椎病。不过,老人们的体检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看病就医的便利性也有所改善。同时,农村老人的休闲生活单一,仅三成老人积极参加公共活动,健康养生观念尚待普及。

        在收入方面,农村老人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性收入获取机会偏少,普遍缺乏现代理财意识。目前,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在从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劳作。从收入来源分析,超过68.4%的老人主要靠子女资助生活,其次是新农保和土地收入。也就是说,依靠子女居家养老的比例在农村养老中占了绝大多数。

        《报告》呼吁,农村空巢老人比例增加,急需关注其家庭关系和心理状况。张雄介绍,传统社会不同辈分的老人都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着,不同辈分的老人之间既不明晰护老助老的责任,又存在着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习俗。妯娌之间、叔伯之间、子孙之间没有明晰的老人助老人的责任关系,但家庭亲戚伦理道德的关爱关系是十分深厚的。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此种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如今,儿女们与老人分散居住,农村老人不仅不能享受如此的天伦之乐,反而在年老体衰的状态下继续承担照顾整个大家庭的责任,给予整体上的牵挂、担忧及担当。预期的破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感,给老人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

        报告提出,建设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刻不容缓。农村老人社会支持有所改善,乡镇养老措施有所保证。但农村养老形式单一,缺乏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的养老政策,与农村老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