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5-04-10 13:28:2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截至2013年3月,全盟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7987人,占总人口的11.6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7668人,占总人口的7.38%,我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顺应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初步构建了具有我盟特色的“以三旗两区驻地为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为抓手、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相补充、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全盟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此外,养老改革有序推进,2013年、2014年行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优惠办法》和《关于对全盟现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改革的工作意见》,今年还要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牧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养老,群众有哪些期盼?

    家住健康花园的赵秀珍老人今年77岁,三年前的一个夏天傍晚她独自出门散步,由于地面湿滑不慎摔倒,最终导致颅内出血,手术后半边身体无法行动,日常生活起居都由家中儿女照顾。“我家里原来也雇过几个保姆,基本上都是由熟人介绍的。

    由于我行动不方便,所有的事情都要依靠别人,保姆吃不消都不干了,结果还是儿女来照顾我。我也想过要去福利院,但是孩子们都不愿意。如果有一个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负责我的起居、康复训练和心理指导,我还是想在家里养老,那样孩子们来看我也方便。”赵秀珍老人说。

    今年65的付强年是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牧民,实施“退牧还草”后,他和老伴来到巴彦浩特镇给儿女帮忙带孩子。夫妻二人的生活来源就是每人每年1万元的禁牧补偿款和每人每月30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付强年说:“虽然我家里有四个孩子,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都不好,我们老两口也不想给他们增加什么负担。

    对于我们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去养老院养老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经济不允许,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养老院都在城市,离我们从小生长的故乡太远了,我们舍不得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地方。等我们老了也只能靠孩子们来养老,要是有个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我们在牧区生活的养老方式,那就解决问题了。”

    今年63岁的李淑琴家住巴彦浩特镇原中心医院附近,她与丈夫都从学校退休,每人每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家中的一儿一女已成家立业,并都定居外地。

    关于养老,他们说:“现在的退休金足够我们养老了,我们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如果真的到了行动不便的那一天,我们还是会选择养老院,因为儿女都在外地,不能为了自己而拖累了孩子。再说了,养老院有相对完善的设备和专业的护理人员,也有很多老年人可以做伴,这样我们生活得开心,也能让儿女们放心。”

    去年刚刚生完孩子的马丽夫妇是一对典型的80后小夫妻,对于初为人父母的他们来说,养老是一个既遥远又现实的问题,因为同是独生子女的他们在赡养四个老人的同时,还要养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他们的负担要比父母那一辈重得多。“其实,在和父母偶尔的交谈中,我们也会谈及养老这个问题,他们的想法还是倾向于公办的养老服务机构。

    作为我们儿女来说,父母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们怎么能忍心让他们去养老院生活。但是,仅凭我们两人的力量把四个老人都照顾到,并让老人们都满意确实有些难。如果有一种机构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忙碌时打个电话或者网上预订某项老年人服务后,就有专业人士上门帮助,在方便我们的同时,还能让老人享受到不同的养老服务方式。”马丽说。

    更贴心更便民的养老服务模式

    正在建设或已运行

    据盟民政局老龄办主任谢宏伟介绍,目前,我盟养老服务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全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公办福利机构功能单一,社会化养老服务进展滞后,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养老服务政策还不够完善。

    针对全盟人口少、地域广、养老体系建设滞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空白、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的实际,盟委、行署进一步加大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2013年、2014年行署先后出台了《阿拉善盟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阿拉善盟关于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优惠办法》和《阿拉善盟关于对全盟现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改革的工作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盟加快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加强农牧区养老服务建设的任务,明确了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全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空闲资源“活”起来

    在今年盟福利院搬迁至新址后记者看到,装修后的盟综合社会福利院拓展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养老设施也增加了不少。据谢宏伟介绍,我盟现有公办社会福利机构6个,总建筑面积21775平方米,共有床位数658张,供养人数148人,床位利用率为22.5%。

    为了解决我盟公办养老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2014年5月开始,根据《关于对全盟现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改革的工作意见》,我盟对6个公办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改造,实现综合福利院、临时救助站、养老院三种功能,解决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养老问题。

    现在的盟综合社会福利院已整体搬迁到阿左旗福利服务中心大院内,原福利院改为养老院,采取公建、公助、民营的运作模式,主要为全盟范围内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在阿左旗福利服务中心与盟综合社会福利院集中后,巴彦浩特地区就有一个规模大、功能全的综合性社会福利园区了,它们各自挂牌、独立运行,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功能。

    此外,阿右旗蓝天综合福利中心、额济纳综合福利中心、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老年养护中心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综合福利中心也进行改造,重新规划了功能区,增加临时救助站功能和困难群体养老院功能。目前,除了原盟综合社会福利院改设为养老院工程未完工外,其他5个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养老院建成后,我盟将按照公办民营的方式与河南爱馨养老集团合作,届时,我盟的首个保障性养老机构就将开始运营。

    为老服务平台“转”起来

    在“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工作人员出示的电话服务统计表,换水送气、雇佣保姆、疏通管道、家电维修、电话号码咨询等服务都是这个平台日常受理较集中的服务项目,仅今年一季度该号码就被拨打了743次。

    据盟民政局信息科高级工程师杨超介绍,2013年,我盟建成了全盟“12349” 盟——旗(区)——街道(苏木镇)——社区四级便民为老服务呼叫网络及运营管理系统,2013年10月28日成立了盟“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开通了“12349”便民为老服务热线。目前“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与460多家服务企业达成加盟服务意向,与20多家签订了服务协议,开展了紧急救援、养老、家政、生活帮助、喜庆礼仪、客服咨询等9大类100多项服务。

    2014年,借助已经开通的“12349”便民为老服务呼叫平台,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运作模式,投入40多万元通过装修和购置设备,扶持“驼乡情”、“好帮手”家政服务公司,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养老“新”起来

    在阿左旗王府街道西花园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里,十几名老年人正围坐在桌前打牌。“这个日间照料中心为我们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聚会和娱乐的场所。我们这个社区一半的老年人都是禁牧后进城生活的农牧民,他们比较习惯原来的生活方式,自从去年9月照料中心建成后,老人们平时交流、活动的场所也有了,他们只要有时间就喜欢来这里坐坐。

    我们社区会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也会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理发,还会不定期地组织老年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等,这一系列的举措就是为了让他们不用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最便捷的养老服务。”该社区主任赵丽霞说。

    据了解,我盟现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6个,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驼乡情”、“好帮手”家政服务公司在巴彦浩特镇4个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和便民服务试点工作,为每个试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了5.5万元的医疗、生活、服务等基本设施,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管给进驻的服务公司进行经营,组织指导服务企业深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便民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需要,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近期我盟又投入135万元增加了6个试点社区,今后此项工作将在全盟逐步推开。

    牧区养老“推”开来

    谢宏伟告诉记者,今年,我盟加快推进了额济纳旗进城农牧民“胡杨人家”互助养老的建设步伐,探索建立进城农牧民互助养老模式,并计划在全盟推广,解决我盟农牧区搬迁老年人养老问题。

    同时,按照行署将要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牧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全盟农牧区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有效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统筹使用财政、民政、卫生计生等各部门相关资金,打造全盟农牧区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新模式,增加和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服务功能,今明两年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农牧区分期分批跟进苏木镇和嘎查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探索推进互助养老模式。

    在比较偏远、人口相对分散的地区,结合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按照“医养结合”的功能要求,在全盟39个苏木镇卫生院、67个嘎查卫生室建立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中心或老年服务站,依托苏木镇标准化卫生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与养老服务全覆盖相结合 ,为农牧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持续性养老服务,开展机构与家庭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农牧区医生与常驻老年居民之间的签约服务机制,积极开展老年人托护及老年病预防、诊疗、康复和心理健康干预等工作。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结合“草原110”、“文化下乡”、“健康小药箱进农牧户”等工程的实施,为老年人提供流动性养老服务。

    今年,我盟计划在农牧民移民搬迁聚居地,建设若干个活动点,配套建设医疗室、活动室、文化室、小食堂和健身器材、温棚、圈舍等附属设施,同时对应组建若干互助兴趣小组,将性格、志趣相同的老年人组织起来,借助已建成的活动点,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健身、种养殖等服务,满足搬迁进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让养老惠民政策更贴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阿左旗、阿右旗、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凡属阿盟户籍的80岁以上老年人,按80-89周岁、90-99周岁、100周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可以领取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高龄补贴;额旗按200元、300元, 400元的标准发放;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按70-79岁、80-89岁、9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每人每月100元、500元、1000元的标准发放。

    2014年,全盟共为2550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335.37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为老年人免费发放手机工作,2013年和2014年共为全盟1.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了专用手机,补贴话费86万元。

    2015年,我盟还计划为全盟60-80岁低保户老年人和80岁以上老年人每位提供200元的“爱心养老服务卡”,由服务实体提供各类服务项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服务费,让老年人可以享受更多生活上的便利和贴心服务。

    让养老服务机构更实用

    据谢宏伟介绍,根据已建成的2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情况,今年我盟将对未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进行建设规划。在居住人数较多的社区内开展银龄之家试点建设工作,初步拟定全盟共建8个银龄之家试点社区,其中:阿左旗建设4个,其他旗(区)分别建设1个。

    在这些试点社区,我盟将利用公共服务配套场所,设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龄之家,通过科普教育、文艺比赛、幸福联谊会和表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老年人营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使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以“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奉献理念,引导社区健康老年人发挥老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参与到慈善超市、爱心捐助站等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让养老服务更多元

    今年,我盟将通过积极宣传和推动互动养老服务模式,与河南省爱馨养老集团开展合作,利用爱馨在三亚、北海、北戴河、威海、本溪、厦门等国内30多个城市建立的互动养老养生基地,让我盟老年人走出家门,轻松踏上旅程,享受爱馨统一化、标准化服务。同时,利用我盟毗邻宁、甘等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地理气候、旅游资源等良好条件,与已经建设成的互动养老服务基地(自治区西部社会工作者培训中心)合作,启动我盟互动养老服务。

    让服务队伍更专业

    通过我盟与河南爱馨养老集团的养老服务合作,借鉴其十多年的机构管理及服务经验,我盟将建立失能老人服务、健康老人服务、企业文化、行政管理、商业运营六项老年人服务标准。利用爱馨成熟的为老服务经验和已建立的管理及服务经验,着力培育我盟优秀的专业管理服务队伍。

    十八大以来,多项养老领域的重大改革相继“破冰”,新农保和城居保正式合并、企退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一连涨、存在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终结……虽然我盟地处偏远,面积大人口少,经济不发达,养老服务市场小,但是,通过我盟这些年来在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即将实施的举措,我们不难看出,2015年将是我盟养老服务改革的出彩之年,我们也期待养老改革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利好。

    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