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哈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第一天,会内会外“养老”话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搞调研、谈建议、交提案……委员们纷纷为破解城市养老问题建言献策。在此,本报记者将委员们的新观点、好办法为您一一呈现,看看咱冰城该用哪种养老方式好。
吃住行医 老人处处享福利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人口推算,到2036年,香港人口中将有26.4%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22年后每四名香港人中就会有一名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口也高达45%,老龄化问题相当严峻。因此香港政府非常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实施了一系列老人福利政策。在此次政协会上,来自香港的哈市政协委员孙敬安也带来了香港养老的一些经验做法。
香港经验
1、津贴 按年龄给老人发零用钱
孙敬安说,设立老人高龄津贴是香港推出的福利政策之一。香港政府设立了老人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每月象征性发放一些零用钱,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1180港币,以答谢老人多年来对香港社会的贡献;所有70岁以上的长者每月可获2285港币的“长者生活津贴”。
2、出行 持老年卡乘车购物有折扣
据孙敬安介绍,香港推行老年卡制度,65岁以上长者可免费申请,老年卡持有人或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可以半价搭乘地铁、巴士等公共运输工具,同时老年人在公众假期及星期日可以免费搭乘所有交通工具,以此鼓励老年人往外区访友和参与活动,令他们的晚年更多姿多彩。同时持老年卡亦可享有购物折扣以及优先享用政府服务的权利。
3、住房 建长者屋极低价卖给老人
在住房方面,孙敬安表示,香港还实行老人住房优惠政策。因为香港楼价高昂,为了确保老人晚年有容身之所,香港房屋协会及香港房屋委员会推出“长者安居乐”计划,兴建大量长者住屋,以极度低廉的价钱售予老人。此外,还推出一些为老年人设的特别住屋,例如彩颐居和乐颐居等,还设有不同形式种类的会所设施,如游泳池、按摩池、健身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等。
4、医疗 设健康中心专为老人看病
孙敬安说,香港为老年人提供了多项医疗服务。一是建立老年人健康中心。卫生署在全港十八区每区各设一间老年人健康中心,配合老年人多方面的健康需要,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辅导、治疗等服务,而收费比一般私人医生便宜。
二是设有老年人专科医院。针对人口持续老化的小区,政府将会加强该区的老年人医疗服务,老年人健康外展服务,专门为小区的老年人提供促进健康活动,加强他们的健康知识及技巧。
对哈市的建议
为独居老人 配备平安钟 遇事随时 按钟求助
孙敬安表示,香港和哈尔滨文化、观念、条件差别很大,不能照搬香港的全部做法,但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比如,要加大财政投入,做到发挥政府职能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相互配合。适当放宽享受老人高龄津贴年龄,政府除为老年人提供低廉公共住房之外,还应鼓励社会各界、民营资本资助和兴办养老院、老年之家和老年公寓。此外,有条件的区县(市)应设老年人健康中心,同时建立老年人专科医院并推行平安钟服务。目前在香港为照顾独居老人,长者安居协会开展平安钟服务,遇到紧急事故的老人只需按动主机或身上的遥控按钮,呼援服务员便可透过使用者家中的主机与求助者对话,了解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外,还推出了管家易、家居通和随身宝等针对老人的贴心服务。
出台“医养结合”政策 推行养护人员资格认证
让失能患病老人老有所依
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但可以减轻老人和子女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的辛劳,也可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本届哈市政协会上,民建哈尔滨市委提出,为了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哈市应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民建哈尔滨市委委员们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一般只能给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护理,综合能力强的大型医院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盈利高的常规医疗上,不愿参与低盈利的养老领域。患病和失能老人的特殊医疗需求,成了现阶段养老难以满足的空白地带。
民建哈尔滨市委委员建议,哈市应尽快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相应制定配套的规划,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纳入区域老龄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要拓宽“医养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募集资金资助培养更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惠及更多老人。
此外,教育部门要加大养老行业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要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确保他们的职业发展,并保障他们的权益,稳定人才队伍。
建设哈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老人不出家门可享养老服务
如今,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出家门就能解决吃饭穿衣购物问题,实现智能居家养老?民进哈尔滨市委员会在本届政协会上建议,应借助哈市获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之机,整合各类现有资源,积极构建哈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在提案中,民进哈尔滨市委员会委员指出,所谓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是面向相对健康、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得到家庭照顾的居家老人群体。通过智能居家养老方式,让子女和家庭能随时随地关心和照顾老人,能够解决其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
但相对比较专业的健康医疗、生活服务、紧急救援等服务需求,一般家人难以提供,这就需要社会力量来支撑。智慧养老不是让老人自己去操作智能设备,而是把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将不同的服务机构联系起来,纳入养老平台,以大的养老院为中心,整合日间照料中心、家政公司、社区基层卫生机构,依托智能化的手段为居家养老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委员们建议,借鉴武汉的实践经验,建立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一方面可以24小时接收老人通过智能手表或其他电话拨打的求助电话,并进行自动分类和服务资源智能配对。另一方面进行网格化的服务资源整合,使得这些服务提供商,能第一时间获得这些求助服务需求,就近就快提供对接服务。对于失能、半失能、失智、孤寡、残疾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等特殊老人群体,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或者购买专业机构、企业提供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
组建异地养老联盟
打个电话可全国候鸟式养老
谁说只有三亚才能成为养老度假圣地,哈尔滨也可以的。在本次政协会上,政协委员万利民提出了,哈市要发展候鸟养老,打造全国养生度假地的提案。
万利民表示,哈市旅游资源丰富,养老服务产业可与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夏季生态游、冬季冰雪游核心卖点和北极、东极地理旅游、对俄边境游等要素,使冰城夏都成为全国休闲旅游、养生度假首选。此外,哈市拥有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绿色食品供应体系,可充分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安全饮食的要求。
为此,万利民建议,哈市要抓住国家支持鼓励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机遇,抓紧编制并实施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养老产业发展。组建智能化异地养老机构产业联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积极组建智能化异地养老机构产业联盟,使南北城市之间或从一线城市去二三线及二三线城市的老人到大城市的双向流动一个电话就可实现。
老人通过在网上报名,可以直接选择到其他城市的养老院养老,老人们看好目的地的养老机构后,通过网上支付定金,收到目的地养老机构的电子优惠券,老人到达当地后凭优惠券就能入住养老机构。做到需求与供给无缝对接,架起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桥梁”。
吃住行医 老人处处享福利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人口推算,到2036年,香港人口中将有26.4%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22年后每四名香港人中就会有一名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口也高达45%,老龄化问题相当严峻。因此香港政府非常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实施了一系列老人福利政策。在此次政协会上,来自香港的哈市政协委员孙敬安也带来了香港养老的一些经验做法。
香港经验
1、津贴 按年龄给老人发零用钱
孙敬安说,设立老人高龄津贴是香港推出的福利政策之一。香港政府设立了老人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每月象征性发放一些零用钱,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1180港币,以答谢老人多年来对香港社会的贡献;所有70岁以上的长者每月可获2285港币的“长者生活津贴”。
2、出行 持老年卡乘车购物有折扣
据孙敬安介绍,香港推行老年卡制度,65岁以上长者可免费申请,老年卡持有人或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可以半价搭乘地铁、巴士等公共运输工具,同时老年人在公众假期及星期日可以免费搭乘所有交通工具,以此鼓励老年人往外区访友和参与活动,令他们的晚年更多姿多彩。同时持老年卡亦可享有购物折扣以及优先享用政府服务的权利。
3、住房 建长者屋极低价卖给老人
在住房方面,孙敬安表示,香港还实行老人住房优惠政策。因为香港楼价高昂,为了确保老人晚年有容身之所,香港房屋协会及香港房屋委员会推出“长者安居乐”计划,兴建大量长者住屋,以极度低廉的价钱售予老人。此外,还推出一些为老年人设的特别住屋,例如彩颐居和乐颐居等,还设有不同形式种类的会所设施,如游泳池、按摩池、健身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等。
4、医疗 设健康中心专为老人看病
孙敬安说,香港为老年人提供了多项医疗服务。一是建立老年人健康中心。卫生署在全港十八区每区各设一间老年人健康中心,配合老年人多方面的健康需要,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辅导、治疗等服务,而收费比一般私人医生便宜。
二是设有老年人专科医院。针对人口持续老化的小区,政府将会加强该区的老年人医疗服务,老年人健康外展服务,专门为小区的老年人提供促进健康活动,加强他们的健康知识及技巧。
对哈市的建议
为独居老人 配备平安钟 遇事随时 按钟求助
孙敬安表示,香港和哈尔滨文化、观念、条件差别很大,不能照搬香港的全部做法,但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比如,要加大财政投入,做到发挥政府职能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相互配合。适当放宽享受老人高龄津贴年龄,政府除为老年人提供低廉公共住房之外,还应鼓励社会各界、民营资本资助和兴办养老院、老年之家和老年公寓。此外,有条件的区县(市)应设老年人健康中心,同时建立老年人专科医院并推行平安钟服务。目前在香港为照顾独居老人,长者安居协会开展平安钟服务,遇到紧急事故的老人只需按动主机或身上的遥控按钮,呼援服务员便可透过使用者家中的主机与求助者对话,了解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外,还推出了管家易、家居通和随身宝等针对老人的贴心服务。
出台“医养结合”政策 推行养护人员资格认证
让失能患病老人老有所依
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但可以减轻老人和子女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的辛劳,也可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本届哈市政协会上,民建哈尔滨市委提出,为了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哈市应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民建哈尔滨市委委员们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一般只能给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护理,综合能力强的大型医院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盈利高的常规医疗上,不愿参与低盈利的养老领域。患病和失能老人的特殊医疗需求,成了现阶段养老难以满足的空白地带。
民建哈尔滨市委委员建议,哈市应尽快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相应制定配套的规划,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纳入区域老龄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要拓宽“医养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募集资金资助培养更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惠及更多老人。
此外,教育部门要加大养老行业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要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确保他们的职业发展,并保障他们的权益,稳定人才队伍。
建设哈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老人不出家门可享养老服务
如今,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出家门就能解决吃饭穿衣购物问题,实现智能居家养老?民进哈尔滨市委员会在本届政协会上建议,应借助哈市获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之机,整合各类现有资源,积极构建哈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在提案中,民进哈尔滨市委员会委员指出,所谓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是面向相对健康、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得到家庭照顾的居家老人群体。通过智能居家养老方式,让子女和家庭能随时随地关心和照顾老人,能够解决其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
但相对比较专业的健康医疗、生活服务、紧急救援等服务需求,一般家人难以提供,这就需要社会力量来支撑。智慧养老不是让老人自己去操作智能设备,而是把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将不同的服务机构联系起来,纳入养老平台,以大的养老院为中心,整合日间照料中心、家政公司、社区基层卫生机构,依托智能化的手段为居家养老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委员们建议,借鉴武汉的实践经验,建立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一方面可以24小时接收老人通过智能手表或其他电话拨打的求助电话,并进行自动分类和服务资源智能配对。另一方面进行网格化的服务资源整合,使得这些服务提供商,能第一时间获得这些求助服务需求,就近就快提供对接服务。对于失能、半失能、失智、孤寡、残疾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等特殊老人群体,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或者购买专业机构、企业提供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
组建异地养老联盟
打个电话可全国候鸟式养老
谁说只有三亚才能成为养老度假圣地,哈尔滨也可以的。在本次政协会上,政协委员万利民提出了,哈市要发展候鸟养老,打造全国养生度假地的提案。
万利民表示,哈市旅游资源丰富,养老服务产业可与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夏季生态游、冬季冰雪游核心卖点和北极、东极地理旅游、对俄边境游等要素,使冰城夏都成为全国休闲旅游、养生度假首选。此外,哈市拥有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绿色食品供应体系,可充分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安全饮食的要求。
为此,万利民建议,哈市要抓住国家支持鼓励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机遇,抓紧编制并实施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养老产业发展。组建智能化异地养老机构产业联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积极组建智能化异地养老机构产业联盟,使南北城市之间或从一线城市去二三线及二三线城市的老人到大城市的双向流动一个电话就可实现。
老人通过在网上报名,可以直接选择到其他城市的养老院养老,老人们看好目的地的养老机构后,通过网上支付定金,收到目的地养老机构的电子优惠券,老人到达当地后凭优惠券就能入住养老机构。做到需求与供给无缝对接,架起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桥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