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养生 养老院】从城镇到乡村,从八公山下到淮水之滨,当“温暖”的养老“政策阳光”照到每一名居民群众身上时,欢欣和笑脸成了大家共同的表情——由“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
“党的政策真是好,过去只有拿工资的人才有的退休金,现在连像我这样的农民也有了。”日前,潘集区祁集镇祁圩社区的65岁老汉祁家廷拿着刚从银行取出的养老金,高兴得合不拢嘴。
像祁家廷一样,全市76.24万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一直信守养儿防老的他们,如今告别了“养儿防老、种田养老、存钱养老”的千年传统,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了“养老不犯愁”,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平等变为现实。
惠及民生,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普惠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总体目标,把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建设人民群众幸福之乡的基础工程,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市人社局统筹部署协调好目标进展、参保续保、队伍建设、宣传发动、经办管理、信息建设等各方面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同时,科学引导群众自觉续保缴费,把首次参保缴费和续保缴费统筹结合起来;鼓励群众一次性在缴费存折中多存几年保费,讲清“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好处;加强与代办银行的配合,组织收款小分队等流动银行、依托“助农取款”等措施,力争让参保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实现缴费。
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24万人,参保率始终保障在90%以上;享受待遇人数达到23.21万人,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三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6个亿,享受待遇人员每年人均增收约840元,让广大参保居民真正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创新方式,服务群众没有止境
统筹城乡,制度上公平普惠;在服务上,做到以人为本。近年来,淮南市把服务贯穿在城乡统筹的始终。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淮南市制定实施《养老金资格认证办法》,为广大离退休人员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资格认证服务。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认证方式,更好地为广大离退休人员提供周到便捷的认证服务,有效防止冒领现象发生,确保养老基金安全。
今年8月1日起,淮南市正式实施养老金异地取现将实现免收手续费的政策,惠及3900名异地领取养老金退休人员,每年为他们节省70万元领取手续费,进一步提高了退休人员生活幸福指数和群众满意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离退休人员的关怀。
同时,淮南市抓住银行发放农机、种粮等各类补贴之机,现场动员参保;有力变农忙潮、探亲潮为参保潮,变领补贴为参保缴费;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参保路途远、费用高、假期短的实际困难,淮南市依托当地流动党组织、工作站,办理参保,探索出了“外出务工、异地缴费、回家养老”的新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参保、续保难题。
优惠的扶持政策、合理的筹资机制,让居民养老保险受到城乡居民的拥护。在这一项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体最大、关注程度最高的民生工程中,淮南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完美落实,让广大城乡居民养老无忧,生活得更有尊严!
热心贴心,换来老百姓的信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是一项新事物,在推进的过程中,最让人感到棘手的是群众的观念认识跟不上,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持怀疑态度。
从刚开始的疑问、观望,到后来的踊跃参与,党委、政府的宣传服务可没少费工夫:悬挂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册,解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村入户,帮助群众算好自身收益、父母受益、自身名誉、家庭和睦“四笔账”;把缴费年限、缴费档次、领取待遇介绍给广大城乡居民,让他们清清楚楚参保、明明白白缴费,实实在在感受到参保的实惠和好处。
带头宣讲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带头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带头为父母参保缴费、带头动员身边的人参保缴费,党员干部的“四带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讲政策,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保缴费。
利用节日、农忙外出人员集中返乡之际,在车站、集市开展宣传,现场办理参保;利用务工人员外出打工之际,为未返乡的老乡们带去政策宣传单、明白纸、一封信等,让外出务工者变身义务宣传员。
热心与贴心换来老百姓的安心,广大城乡居民的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从当初的“要我参保”到变成现在的“我要参保”。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