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12-18 23:10:5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以来合肥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设立特护区试点,打造医养融合新模式。目前,全市已试点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特护区12个。
         
        据了解,试点要求每个县(市)、区选择1所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设立特护区,以提高五保供养对象医疗专业化水平,提高敬老院集中供养率,在农村敬老院率先探索医养融合发展养老模式。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设立特护区,按照政府补助方式,由县(市)、区民政部门确定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卫生部门进驻特护区,筹建医务药品室、理疗室、康复室,按比例配备专职医生、护士、护工,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为需要特殊照料的五保供养对象提供专业化全天候、全方位的精心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准。
         
        同时建立特护区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建立老人个人信息档案、健康档案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设立特护区,是管理服务的转型和升级,是深化、细化服务工作,增强服务功能,也是逐步推进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养老工作走向社会化,为更多老人提供更好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2个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特护区。“根据计划,未来合肥将在规模较大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设立特护区,2017年达到30%,2020年达到50%。”【中福养老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