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 候鸟养生】养老,在北京这个如此大规模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所有人不得不必须面对的问题。公立养老院价低质高,但有生之年未必能进去;高端养老院价格惊人,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私人低端养老院虽然是个选择,但各种弊端层出不穷让很多人避而远之。从生不起到养不起,从病不起到老不起,难怪不光老人还是中年人抑或是青年人,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叹:何处可以安放我们的暮年?
日前,经过三次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将提请2015年1月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实施后,对数以百万的老年人今后的生活给予了制度上的保证。
关键词·居家养老
老年人有望实现就近养老
公立养老院难进,高端养老院没法进,私人养老院不能进,老人在哪儿养老似乎进入了“死胡同”,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呢?
据预测,到2014年底北京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 300万,占总人口的14.2%;户籍老年人口将达280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5%。而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每4人中将有1位老年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600万,每3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
然而,根据2013年的数据,本市养老床位缺口达到3万余张。如果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均入住养老机构,13个区县都存在床位缺口,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的缺口均在5000张以上。可以说,养老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养老难题已经迫在眉睫。
值得庆幸的是,《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项关乎300万老年人今后养老问题的法规将在明年1月举行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届时,老年人不但在养老问题上得到保障,还可以选择最方便、最省钱的居家养老。
根据条例草案规定,北京所有的老旧小区都要建设不低于800 平方米和200平方米的社区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新建居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没有养老设施或者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应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套建设。
同时,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导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者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养老服务。
在医疗方面,条例草案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免费体检、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全程跟踪,开展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双向转诊服务和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等。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关键词·异地养老
河北养老院北京老人“扎堆儿”
城里的养老院“一床难求”,郊区的养老院不是条件差就是价格高,这不得不让很多老人以及他们的子女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异地养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尽管刚刚提出,但很多老人不经意间赶上了这个发展“潮流”。如今在北京周边河北很多市县的养老院,都能看到北京老人的身影。
78岁的金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位,退休前他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住在西城区广外附近。几年前金大爷的老伴去世后,一个人住在一套三居室的大房子里,“儿女又不在身边,每天显得空落落的,还得自己做饭收拾屋子。”于是金大爷想到了找一家养老院,安度自己的晚年。
然而儿女们找了半天,都没有合适的,除了价高就是没地儿。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大爷和邻居聊天时了解到,如今他身边很多老伙伴都选择在北京周边河北一些养老院颐养天年。受到启发后,金大爷的儿女最终在离北京不远的燕郊找到了一家比较满意的养老院。
金大爷告诉记者,刚到养老院时,他选择了一个一居室的房间,“还有一个客厅,每个月的租金才4000多元。” 金大爷表示,尽管房间内可以做饭,但他基本上很少做,“食堂的饭菜就挺好的,每顿都有十多道菜,主食馒头、米饭、饺子什么都有,还随便吃。”
金大爷表示,他住的养老院不光饭菜好,硬件条件也很好,图书室、棋牌室、活动室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园子,平时老人们还可以在园中种些蔬菜、水果。每天有专门的护士查房,遇到紧急情况有专人看护。如今,老人从一居室换成了两居室,每月的价格也不超过6000元。对于每月有近万元退休金的金大爷来说,这点养老钱绰绰有余。
如今,金大爷每天上午在阅读室看看当天的报纸,中午睡个午觉,下午和几个老伙伴打打牌,晚饭后再在院子中溜达半小时,每天的生活也充实自在。儿女每个月会把老人接回家住几天,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其实,不光是河北,在我国南方广西、海南、厦门等地,都可以见到北京老人,有些人长期在那里居住,有些则选择北京冬天时到南方,租一个民居住上几个月,成为养老“候鸟族”。
此外,本市还将逐步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因疾病或者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服务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也有望承担老年人因长期医疗护理、医疗专护或者居家医疗护理照料产生的、符合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部分费用。【中福养老网】
日前,经过三次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将提请2015年1月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实施后,对数以百万的老年人今后的生活给予了制度上的保证。
关键词·居家养老
老年人有望实现就近养老
公立养老院难进,高端养老院没法进,私人养老院不能进,老人在哪儿养老似乎进入了“死胡同”,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呢?
据预测,到2014年底北京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 300万,占总人口的14.2%;户籍老年人口将达280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5%。而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每4人中将有1位老年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600万,每3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
然而,根据2013年的数据,本市养老床位缺口达到3万余张。如果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均入住养老机构,13个区县都存在床位缺口,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的缺口均在5000张以上。可以说,养老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养老难题已经迫在眉睫。
值得庆幸的是,《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项关乎300万老年人今后养老问题的法规将在明年1月举行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届时,老年人不但在养老问题上得到保障,还可以选择最方便、最省钱的居家养老。
根据条例草案规定,北京所有的老旧小区都要建设不低于800 平方米和200平方米的社区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新建居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没有养老设施或者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应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套建设。
同时,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导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者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养老服务。
在医疗方面,条例草案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免费体检、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全程跟踪,开展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双向转诊服务和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等。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关键词·异地养老
河北养老院北京老人“扎堆儿”
城里的养老院“一床难求”,郊区的养老院不是条件差就是价格高,这不得不让很多老人以及他们的子女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异地养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尽管刚刚提出,但很多老人不经意间赶上了这个发展“潮流”。如今在北京周边河北很多市县的养老院,都能看到北京老人的身影。
78岁的金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位,退休前他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住在西城区广外附近。几年前金大爷的老伴去世后,一个人住在一套三居室的大房子里,“儿女又不在身边,每天显得空落落的,还得自己做饭收拾屋子。”于是金大爷想到了找一家养老院,安度自己的晚年。
然而儿女们找了半天,都没有合适的,除了价高就是没地儿。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大爷和邻居聊天时了解到,如今他身边很多老伙伴都选择在北京周边河北一些养老院颐养天年。受到启发后,金大爷的儿女最终在离北京不远的燕郊找到了一家比较满意的养老院。
金大爷告诉记者,刚到养老院时,他选择了一个一居室的房间,“还有一个客厅,每个月的租金才4000多元。” 金大爷表示,尽管房间内可以做饭,但他基本上很少做,“食堂的饭菜就挺好的,每顿都有十多道菜,主食馒头、米饭、饺子什么都有,还随便吃。”
金大爷表示,他住的养老院不光饭菜好,硬件条件也很好,图书室、棋牌室、活动室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园子,平时老人们还可以在园中种些蔬菜、水果。每天有专门的护士查房,遇到紧急情况有专人看护。如今,老人从一居室换成了两居室,每月的价格也不超过6000元。对于每月有近万元退休金的金大爷来说,这点养老钱绰绰有余。
如今,金大爷每天上午在阅读室看看当天的报纸,中午睡个午觉,下午和几个老伙伴打打牌,晚饭后再在院子中溜达半小时,每天的生活也充实自在。儿女每个月会把老人接回家住几天,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其实,不光是河北,在我国南方广西、海南、厦门等地,都可以见到北京老人,有些人长期在那里居住,有些则选择北京冬天时到南方,租一个民居住上几个月,成为养老“候鸟族”。
此外,本市还将逐步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因疾病或者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服务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也有望承担老年人因长期医疗护理、医疗专护或者居家医疗护理照料产生的、符合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部分费用。【中福养老网】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