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11-26 17:32:1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目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进入加速期和人均收入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发展阶段。当前总的阶段特征就是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知识文明时代)过渡。
         
        纵观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国家实现了总体小康,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向知识文明时代的过渡时期。这为西藏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方面,西藏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西藏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807.67亿元,年均增长9.4%。1994年以来,西藏GDP连续20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年均增速12.7%,持续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
         
        通过60多年的发展,西藏的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已建立起一个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采矿、建材、化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另一方面,西藏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2012年,西藏人均GDP为2.29万元人民币(约合3600美元,当年全国平均为6100美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城镇化率达22.75%(当年全国平均为52.57%)。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迈上人均GDP为3000美元的台阶往往成为分水岭(2013年西藏人均GDP约合4200美元)。
         
        其阶段特征表现为:文化消费比重逐渐上升,而物质消费比重则开始下降;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呈现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征。这一时期,如能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社会问题、中等收入陷阱等),通常会出现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期,人均GDP达到更高水平的时间也会逐渐缩短。西藏目前正处于这样的快速增长期,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西藏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就是未来10至20年,实现西藏经济、产业、科技由“小”向“强”的历史性跨越。为此,要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努力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但西藏经济具有总量偏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偏弱、产业之间关联性差、市场发育不充分、对外开放力度不够以及地方财力总体薄弱等阶段性情况。既然如此,西藏经济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选择
         
        西藏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内需要加快产业的发展,对外需要加快开放的力度,实现“内外兼修”。
         
        西藏经济的发展要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区域和民族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产上水平”就是要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产品深加工率和附加值,开发具有一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重点是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开发边际效应,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
         
        “二产抓重点”就是坚持在藏医药、天然饮用水、新能源、特色生物资源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开展有重点、有突破性的创新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推动企业发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三产大发展”就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搞活商贸物流,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除了做好产业发展外,还要坚持开放带动,提升对内外开放水平,加强同内地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快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加快连接南亚地区陆路大通道和口岸建设,积极谋划大开放的区域格局。
         
        为了更好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开放步伐,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要坚持金融撬动。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开放要切实用足、用活、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用好盘活现有和潜在的信贷资源。
         
        第二,要坚持创新驱动。用“第一生产力”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农牧区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
         
        第三,要坚持市场推动。摈弃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着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第四,要优化开放布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内开放要立足西藏特色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超前谋划,依托青藏铁路和规划建设的川滇藏铁路大动脉,推动西藏经济北上、南下、东进拓展。北上,就是要依托在格尔木的藏青工业园,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加强与陕甘宁青新的密切合作。
         
        南下,就是要积极推进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东进,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同川渝的传统经济贸易关系,加大与内地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的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东部和中部经济区发展。
         
        西藏可以借鉴参考海南省实施的“离岛免税”政策,拟对乘飞机、火车离开西藏(不包括离境)的旅客实行限次、限值、限量和限品种免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购物。这一税收优惠政策一旦实施后,旅客可在西藏实施“离区免税”政策的免税商店内付款,在机场、火车站隔离区提货离区。如果这一做法得以实施,将会带来西藏旅游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更大的发展。
         
        第五,超前研究部署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西藏正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通商要道。
         
        特别是中印两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将为西藏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这里有必要超前研究部署中印自由贸易区等战略问题,为西藏的长远发展和中国的未来做好相应准备。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下,牢牢把握西藏发展的历史阶段,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对内加快产业发展,对外加快开放力度,西藏经济一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到2020年和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关键词:西藏特征阶段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