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11-10 16:45:4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院 候鸟养生】养老金替代率之忧
         
        截至201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4.9%。据专家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近5亿,占总人口超过30%,几乎达到每3个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
         
        按国际标准划分,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即代表该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50年的中国显然符合这一标准。
         
        替代率是衡量养老生活是否舒适的关键指标,即劳动者退休后每年收入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率。替代率下降,意味着保障水平也相应贬值。
         
        例如,某公司员工今年退休时工资是8000元/月,退休后仅从社保领取3000元/月退休金,则养老金替代率=3000元/8000元=37.5%。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一家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区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退休之后,供房、养育子女、社会交往的成本都会大幅下降,健康医疗支出会增加,总体来说退休后总体支出会较退休前减少。同时,替代率比例的确定,与各个国家、各人收入水平以及各人对退休生活的规划相关。收入越低替代率须越高,收入越高替代率可相应下调。
         
        通常来说,一位收入中等的白领退休后如果仅需维持基本生活,各项退休收入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间的比例大概需40%左右,60%-70%是比较合适的水平。他表示,要达到这样的替代率水平,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可以通过企业年金、保险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收入水平超过平均工资的三倍者,未来的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可能只能达到退休前月收入的40%甚至30%、25%。
         
        40%替代率养老规划四步走
         
        以在上海一家企业进行科研工作的30岁戴斌(化名)为例,每月税后收入平均2万元,没有企业年金,60岁退休。如果他希望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达到40%,即每月收入相当于现在的8000元,该如何进行养老规划?
         
        首先,要计算30年后需要多少钱才能达到8000元的购买力。
         
        在不考虑社会变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那么30年后当戴斌退休时每月需要养老金1.94万元。
         
        华初翼认为,要达到这样的养老水平,不能仅靠一种养老方式,应该综合社保、商业保险、银行养老型理财产品等多重手段。
         
        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是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戴斌按照上海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5036元/月的3倍为缴费基数上限缴纳社保,单位每月缴费比例为21%,即3172.68元,进入统筹账户;个人每月缴纳8%,即1208.64元,进入个人账户。由于戴斌属于较高收入人群,收入基数较大,社保养老金替代率相应会下降,如果以30%的替代率来算,未来戴斌每月社保收入大约是5820元。
         
        第二步也是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并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华初翼认为,很多人在进行养老规划时会忽视重大疾病风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这是非常不可取。
         
        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重大疾病风险有时会比养老问题更先到来。重疾险应在年轻、健康时购买更划算,年纪越大,费用越高,很多保险公司对60岁以上的人群不再出售重大疾病保险单。意外伤害保险保费便宜,50万保额一年大约只需100多元,更应投保。
         
        华初翼针对戴斌给出的方案是购买保额6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他认为,重疾险保额的确定一般有个“5年标准”,保额要定为被保险人年收入的5倍,考虑到戴斌是脑力劳动者,如果患了重疾,在恢复期间依然可以从事较轻的工作,保额可以确定年收入的2倍。这部分支出每月约1600元,缴费期20年。
         
        第三步则是购买终身养老年金计划,每月保费约3000元,缴费至60岁。戴斌从60周岁起每月固定领取养老年金约6000元,直至终老。终身年金计划一般设计为保证领取20年,可以保护投保人利益。
         
        华初翼建议,由于资金有时间成本,购买重疾险和终身养老年金计划应该采取期交而非趸交方式;其次应该注意豁免功能,最好购买设计成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所有保费豁免,所有有利益不变之类的产品。
         
        通过上述安排,30年后戴斌的养老金收入约为1.2万元,还有近8000元的养老金缺口。华初翼说,在保证基本养老生活的基础上,要有一些灵活性资金应对意外的支出,可通过日常储蓄或购买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完成。
         
        六大养老方式遴选
         
        细数养老方式,除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社保,目前可供选择的还有企业年金、商业保险、银行养老理财产品、以房养老等。哪种能提供合适的养老保障?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深寿险总监华初翼说,社保特点是广覆盖,但只能保基本,仅靠社保,并不能保证退休后维持更舒适的养老生活。可以通过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养老金来提高整体替代率,还可以通过银行养老性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投资渠道,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养老保障体系。
         
        企业年金被称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但前提是所在的企业已经开始运转了这样一个机制,个人难以直接参与。截至2014年一季度,中国仅有6.8万家企业的2112.05万人参与企业年金计划。
         
        商业养老被称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优势是个人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金投保方案,最大限度达到专款专用、按月给付、超长期储蓄的养老目的,劣势是退保损失往往会达到本金20%以上。此外,国寿、太平、泰康等险企还积极开发养老社区瞄准未来的养老需求。但入住门槛普遍较高,例如泰康人寿挂钩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总缴费200万起。
         
        银行也开发了多款养老型理财产品,灵活度较好,但期限一般较短,期限在3年以上的养老理财产品寥寥无几,只有个别银行开发了存续期为15年的长期产品。正在起步的以房养老,老年人通过反向抵押提前变现房产,但尚需观察。
         
        如果戴斌有余力,也可在年轻时购买两套房产,待年老时一套用于自住,一套用于出租获取租金收益,或待以房养老市场发展成熟时,对其中一套房产反向抵押获取养老收入。平日结余中,还可以增加投资渠道,如投资一部分股票、基金等。

        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关键词:养老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