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10-29 15:21:3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如果把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作为终极目标,那么在跑向终点的途中,商业保险并没有将步入花甲之年的老年人群遗忘。
         
        在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19.6%的江苏省,记者看到,针对身体机能下降、意外伤害风险概率更高的老年人群,商业保险机构依然不失时机地开发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计划,向高龄人群铺开这张颇有“飞蛾扑火”意味的保障网。
         
        来自中国老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2亿人;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6%;2030~2040年,中国每4个人中将有一位老人。自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
         
        适时开发老年人保险、备战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试点、投资兴建养老社区……不论是指向未来的压力,还是现时的保障空白,保险之功效,正是在于减少老人财务负担,缓解老人生活压力,许老龄人群期望拥有的一份安宁。
         
        个人税收递延 只欠“政策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呼声已久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此次保险“新国十条”明确提出要适时开展,争取在2015年内启动。监管部门更是表态“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启动试点。
         
        然而,市场的预期并不那么乐观。虽然几大部委目前正在加强合作,力求提前启动试点,但相关城市的试点方案此前一直不能落地,已经说明几大部委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上存在观点分歧,暂难达成一致意见。
         
        国际经验表明,在国家财政并不富裕的背景下,通过延迟纳税这一激励政策,可以鼓励社会公众积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养老金,不仅有利于促进保障体系建设,还可以大大减轻财政负担。若政策落实到位,这一试点将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对养老产业进行系统性安排的保险巨头,并未仅仅针对失能或卧床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还推出相关联的养老保险产品,力求将养老服务及时前置。比如,诸多保险机构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早已是摩拳擦掌、运筹帷幄,这也正好契合“商业保险成为家庭和个人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提供者”这一改革思路。
         
        在今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表示,针对该项试点,公司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准备,一旦政策落地,将会全力跟进,加快开展试点,积极拓展这一市场。
         
        高端养老社区 取决于“信任关系”
         
        “这两年如果顺利建成,可以达到4万多个床位。”在不久前的一次公开访谈中,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透露这一数据。眼下,保险主体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投资工具积极参与养老产业投资,一方面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保健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在很多省份试点投建养老社区,初步估算约投入300亿元资金。
         
        作为险资的新兴尝试,养老社区对保险业的最大挑战无疑是运营模式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早涉足养老产业的泰康人寿,继北京燕园、上海申园开馆后,第三家养老社区已于广州落户,明确了将医疗服务引入养老社区的“医养融合”模式;同样定位于中高端养老需求的合众人寿“健康谷”,集养生、养老、旅游、康复、医疗服务于一体,以临床医疗和专业护理作为技术支撑,正规划建设全国性的养老产业基地。
         
        于2013年8月竞得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方园242亩地块的中国人寿,已经设立国寿(苏州)养老养生投资公司,计划建成该公司在国内首个养老养生社区。据悉,如果工程顺利,2016年首批居民有望入住,以“养老养生+健康管理”模式向客户提供全过程、不间断服务。
         
        上述模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但毫无疑问,保险巨头无一例外将养老社区定位于高端人群,以弥补经验数据不足可能带来的定价风险。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险企能够与高端客户成功建立起高度信任的关系,并且高端客户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盈利的目标就很容易实现。”
         
        此次,保险“新国十条”释放利好,要求相关部门对投资养老健康产业给予“用地保障”。鉴于保险业与养老健康产业的天然联系,业内普遍认为,险企应是“重要受益者”。
         
        监管部门已经表态,鼓励保险主体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推进设立基金公司试点,支持保险机构以养老社区为基础资产设立投资计划等。 
         
        聚焦高龄人群 合力铺开“保障网”
         
        记者在江苏省采访时获悉,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以年均增加41.9万人的速度高速增长,2013年底达到1494.7万人,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全国排名第三位。
         
        2012年8月,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启动“安康关爱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计划,当年承保老年人57.77万人,2013年覆盖全省范围,承保人数达到332.15万人,全省老年人参保率达到23.3%。
         
        事实上,早在2012年以前,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已在部分地市试行老年人保险,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江苏老年人保险覆盖的深度和广度看,仍与政府期望、百姓需求相去甚远。
         
        “这一次,按照"政府搭台、保险唱戏"的合作模式,全省各市、县、乡(镇)、村(社区)深化协作,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目前老年人保险已在全省13个地市实现了全覆盖,100个县(市、区)已全面启动。”据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团体业务部副总经理朱勇生介绍,在保费筹集上,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出政府出资、企业捐赠、个人缴费、社会赞助等方式,个人自主购买的比例达到70%以上。
         
        据了解,在业务规模较大的地区,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按照每个乡一至两名的比例配备服务人员,承担老年人保险宣传、参保后解释说明、出险后协助办理理赔手续等工作,后续还将开展移动柜面服务。到2014年底,全省专职服务总人数将近千人。
         
        保险“新国十条”此次明确,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江苏省政府正积极探索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自去年以来,中国人寿在无锡、苏州、泰州等地试点为老年人免费提供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尤其是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老人可通过电话咨询健康保健、医疗、急救等问题,以防“生病不就医、小病拖大病”。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健康管理服务的覆盖面,为全省参加"安康关爱行动"的老年人统一采购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医疗及咨询服务,帮助有就诊需求的老年人找对医院和专家,免去在医院排队挂号的烦恼。”朱勇生称,截至2014年8月末,中国人寿江苏省“安康关爱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计划共承保393.38万人,同比增长63%,老年人参保率达26.31%,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目前全省近4万人获得相应理赔,累计支付赔款8000余万元。

        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