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10-22 19:32:3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只需要打个电话说明要求,一会儿就有人上门服务。”家住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办事处岭东社区的李大娘今年80岁,过去,她时常犯愁:自己和老伴儿都不愿意去养老院,儿女又在外地生活,随着年龄增长,干活、做饭都越来越成问题。而如今,拿着政府发放的代金券,老两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家政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2014年,吉林省民政厅开展了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工作。9月5日,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办事处岭东社区作为首个试点社区,正式向辖区内老人提供服务,目前,“幸福里助老之家”已经形成集送餐、家政、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为一体的“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新体验·居家养老
        

        家政服务送上门
        

        老人不用去养老院了
         
        “我家里需要大扫除了,麻烦你们派个人来。”10月16日,李大娘给岭东社区的“幸福里助老之家”打来了电话。不一会儿,钟点工就到了李大娘的家,忙活了大半天后,结算时,李大娘说:“算到我这个月的养老服务金里。”就这样,李大娘分文未花,就把钟点工给“打发”走了。
         
        11时刚过,李大娘又拿着饭票和饭盒来到荣光街道办事处岭东社区一楼,这里坐满了等待开饭的老人,“活了这么多年,想都没想过老了会遇到这样的好事。”李大娘老两口虽然身体都很硬朗,但毕竟年岁高了,吃饭也成了不大不小的问题。“现在好了,自从这里开始供应午餐后,我几乎天天都来。”李大娘说,由于她和老伴都超过80岁了,每月每人都有200元补助,再加上社区离家很近,这里的饭菜口味也不错,省心又省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谈到养老问题的时候,相较于养老院,大多数老年人都把居家养老作为首选。一位老人说:如果家里的条件允许、能自理的话,我就在家里养老,在家习惯了。
         
        午饭一荤两素一汤
        

        政府提供服务补贴
         
        李大娘是吉林省开展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工作的受益者之一。今年9月份,这个项目正式启动,凡是户籍在荣光街道办事处和东站街道办事处,年龄超过80周岁的老人,均可享受200元每月的政府为老服务补贴。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饮食、家政、卫生、照料、医疗、维修和公益服务七大类。
         
        “我们这里算上厨师和保洁人员一共有30多名工作人员,从早上起来就要开始准备午餐的食材。”“幸福里助老之家”总经理助理赵冬梅说,“助老之家”从9月5日开始正式运营,主要为社区里的老人们服务,“正常来说,一份午餐价格是8元钱,如果需要将午餐送上门,多收2元钱。”
         
        “我们有两周的食谱,每天的食谱都不一样,都是科学的营养配方。”赵冬梅说,每天的菜基本是一荤两素一汤,如果在社区就餐,饭菜不够可以添,直到吃饱为止,送餐的量也足够成人吃饱。
         
        “现在我们每天都要准备出320多份的午餐,其中有270多份是送到家里的。”赵冬梅说,现在他们只提供午餐,因为他们之前在调研中了解到,午餐是老人需求最大的,但未来他们也会提供早餐和晚餐。而除了日常服务,还有一些合作的志愿单位和志愿者定期来社区为老人体检、义诊,基本每个月都会有一次。
         
        已有628名老人签约 明年6月底前在二道区全面铺开
         
        据岭东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慧琦介绍,截至目前,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办事处下辖的7个社区已经完成80岁老人的数据采集工作,共有628名老人符合条件并与助老机构签约。签约老人每月需交160元钱,加上政府补贴的200元,可享受一个月的免费午餐,以及一次房间打扫、水洗服务、理发和常规监控等其他一些上门服务。
         
        “最开始,很多满足条件的老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以为是骗局,还有一些老人持观望态度也没有签约,这个月开始,很多老人都主动来签约了,还有一些差几个月到80周岁的老人就盼着快点满足条件,好早点享受到政府的200元补助。”赵冬梅说,尽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试点工作运行的还比较顺利,“计划明年6月底前,二道区将把居家养老服务站全面铺开。”
         
        吉林省将逐步完善设施建设及服务等相关标准体系
         
        据悉,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吉林省民政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王佳伟介绍说,荣光街道办事处“幸福里助老之家”是“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是指以企业或社会组织为主体,以街道、社区养老设施为依托,以老年人信息采集、能力评估及服务设计为前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向居家老人提供“套餐式”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对这一养老模式的探索,旨在通过社会力量盘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撬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迅速开发。
         
        “这种模式有四项优势,一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设置与老人的实际需求有效衔接;二是缓解了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三是为社会力量承接养老服务搭建了发展平台;四是为落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了载体和抓手。”王佳伟说,下一步,省民政厅将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各方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上下工夫,并逐步完善设施建设及服务等相关标准体系,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真正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吉林模式”。
         
        建议:打造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吉林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专业定制的居家养老服务,是根据每位老人的不同需求,安排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口服务,让社区老年人能够各取所需,享受专业定制的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方式投资少、工期短、运营成本低、社会效益高。
         
        付诚建议,目前来看,要继续充分保障资金、政策的投入,养老服务政策在规划阶段要保证其前瞻性、可行性,在具体运作阶段要坚持政府倡导、部门配合、市场完成、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并加强规范和监督,促进地区范围内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此外,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在坚持福利属性的同时,还需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且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实现养老服务的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要打造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居家养老专业队伍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带动整体队伍实现职业化、专业化。
         
        建立“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付诚表示,目前来看,老年群体需要的不仅是养老,还需要康复和护理,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建立养老、医疗一体化养老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付诚建议,未来,政府有必要引导社区、养老机构更加紧密地与医疗机构联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的医疗服务。通过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载体的合作,建立医疗、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切实满足老年人对养老医疗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