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 候鸟养生】10月1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现场,琳琅满目的老年便利产品,吸引了众多老人的围观。
小到心脏监测器,大到老人代步车,甚至以养老服务为卖点的老龄社区、长者中心……老博会热度高涨,透露出企业抢占老龄市场的雄心。
但现实表明,从“银发产业”中掘金,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老年人也要过有质量的幸福生活
即便已是博览会的最后一天,仍有不少老年人三三两两地走进博览会展场。
60岁出头的张正江对老博会上推出的各种老龄社区很有兴趣,“我和老伴儿都退休了,两口子一共有8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存款,算得上不愁钱,还是希望晚年生活质量高一点、环境好一点。”
和张正江夫妇不同,年过七旬的老人李圆芳打定了主意要住在自己家,所以她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博览会上新颖的养老产品——毕竟现在出门、上街多少有些不方便了,儿女总担心她摔着或者迷路。
“与去年相比,这一届老博会来参加的老年人明显多了。”成都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维分析认为,这表明老人们的养老观念已在转变。
从传统观念中“有吃有住”的“养老”,到旅游、交友、享受优质的老年生活和养老服务,老人们需求发生了改变。
企业可以提供更多产品更多服务
追溯着老人们对“优质老年生活”的需求,商家们也在努力挖掘市场。
在老博会现场,一辆“美国血统”的老年休闲四轮电动代步车,吸引了许多老人的注意。软软的皮座椅、轻按一下就能启动或停车的动力开关、时速不超过每小时10公里,“很方便!”几个老人感叹。
物联网技术也应用到了老年产品上。放在胸口就能随时监测心脏功能的感应器、按一个按钮就能实现智能家居……
展场另一边,康怡永年养老度假基地的罗列欢正在向几位老人讲解自己公司的产品。“这是我们首个老龄社区,户型35平米到80余平不等,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还有专业的为老服务团队,提供居家养老的各类服务……”罗列欢说,参展三天,已经卖出去好几套房子。
位于崇州的天府怡园则把养生养老和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打出了“养老综合体”的理念。“不想买也可以租住,租金每个月1200块起,拎包就可入住。”
还有企业瞄准了城区市场。“我们在市区内建长者专顾中心,为附近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老人可以进行单次消费,也可包月包年消费。”橡树汇·长者专顾中心运营总监梅强说。
产业“蛋糕”好看不好吃?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成都市老年人口已达到235万人。根据“9073”的养老格局,采取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口将不低于200万人。被称为“银发产业”的养老产业,成了一块不少企业都跃跃欲试的大“蛋糕”。
不过,这“蛋糕”似乎好看不好吃。3年前,朱庆海从做得正热的贸易行业转投养老产业。3年后,其创建的成都市朗力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在成都开设了不少居家养老站点。但至今,位于城区的站点收支也仅是基本持平,尚未开始盈利。
养老产业风险高、利润低、回收成本时间长——业界公认的“三大坎”拦住了不少观望者前进的步伐。
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分到“蛋糕”?
“了解好老人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研发产品,注重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白维说,养老产业空间很大,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扎根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出的产品,才会受欢迎,产品质量好才会对消费者有吸引力。此外,老年人的用品和养老服务,也应该更多地采用智能化的理念。“智能的产品不仅好用,还能节约人力成本。”白维说。
记者手记
老并新潮着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社区里与朋友们相聚之后,坐上自己的老年代步车,到社区食堂里吃午饭。饭后回家,拿着物联网的遥控器,轻轻一按,灯光自动调节到微亮,窗帘自动打开……如果有了服务需要,一个电话即可,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没关系,移步到小区的另一栋,专人照料服务……
太新潮,还是这根本不可能?事实是,这样的新潮晚年已经存在于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中。
养老观念的转变催生了养老方式的多元化,也给养老健康产业的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不要抱着钱等死,我要晚年生活有质量!”“辛苦了一辈子,老年的时光应该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服务。”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改变。【中福养老网】
小到心脏监测器,大到老人代步车,甚至以养老服务为卖点的老龄社区、长者中心……老博会热度高涨,透露出企业抢占老龄市场的雄心。
但现实表明,从“银发产业”中掘金,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老年人也要过有质量的幸福生活
即便已是博览会的最后一天,仍有不少老年人三三两两地走进博览会展场。
60岁出头的张正江对老博会上推出的各种老龄社区很有兴趣,“我和老伴儿都退休了,两口子一共有8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存款,算得上不愁钱,还是希望晚年生活质量高一点、环境好一点。”
和张正江夫妇不同,年过七旬的老人李圆芳打定了主意要住在自己家,所以她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博览会上新颖的养老产品——毕竟现在出门、上街多少有些不方便了,儿女总担心她摔着或者迷路。
“与去年相比,这一届老博会来参加的老年人明显多了。”成都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维分析认为,这表明老人们的养老观念已在转变。
从传统观念中“有吃有住”的“养老”,到旅游、交友、享受优质的老年生活和养老服务,老人们需求发生了改变。
企业可以提供更多产品更多服务
追溯着老人们对“优质老年生活”的需求,商家们也在努力挖掘市场。
在老博会现场,一辆“美国血统”的老年休闲四轮电动代步车,吸引了许多老人的注意。软软的皮座椅、轻按一下就能启动或停车的动力开关、时速不超过每小时10公里,“很方便!”几个老人感叹。
物联网技术也应用到了老年产品上。放在胸口就能随时监测心脏功能的感应器、按一个按钮就能实现智能家居……
展场另一边,康怡永年养老度假基地的罗列欢正在向几位老人讲解自己公司的产品。“这是我们首个老龄社区,户型35平米到80余平不等,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还有专业的为老服务团队,提供居家养老的各类服务……”罗列欢说,参展三天,已经卖出去好几套房子。
位于崇州的天府怡园则把养生养老和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打出了“养老综合体”的理念。“不想买也可以租住,租金每个月1200块起,拎包就可入住。”
还有企业瞄准了城区市场。“我们在市区内建长者专顾中心,为附近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老人可以进行单次消费,也可包月包年消费。”橡树汇·长者专顾中心运营总监梅强说。
产业“蛋糕”好看不好吃?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成都市老年人口已达到235万人。根据“9073”的养老格局,采取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口将不低于200万人。被称为“银发产业”的养老产业,成了一块不少企业都跃跃欲试的大“蛋糕”。
不过,这“蛋糕”似乎好看不好吃。3年前,朱庆海从做得正热的贸易行业转投养老产业。3年后,其创建的成都市朗力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在成都开设了不少居家养老站点。但至今,位于城区的站点收支也仅是基本持平,尚未开始盈利。
养老产业风险高、利润低、回收成本时间长——业界公认的“三大坎”拦住了不少观望者前进的步伐。
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分到“蛋糕”?
“了解好老人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研发产品,注重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白维说,养老产业空间很大,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扎根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出的产品,才会受欢迎,产品质量好才会对消费者有吸引力。此外,老年人的用品和养老服务,也应该更多地采用智能化的理念。“智能的产品不仅好用,还能节约人力成本。”白维说。
记者手记
老并新潮着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社区里与朋友们相聚之后,坐上自己的老年代步车,到社区食堂里吃午饭。饭后回家,拿着物联网的遥控器,轻轻一按,灯光自动调节到微亮,窗帘自动打开……如果有了服务需要,一个电话即可,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没关系,移步到小区的另一栋,专人照料服务……
太新潮,还是这根本不可能?事实是,这样的新潮晚年已经存在于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中。
养老观念的转变催生了养老方式的多元化,也给养老健康产业的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不要抱着钱等死,我要晚年生活有质量!”“辛苦了一辈子,老年的时光应该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服务。”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改变。【中福养老网】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