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9-28 12:58:1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养老观念的更新,养老院养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本市是全省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市之一,预计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0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4.2%。重阳节临近,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市区养老现状,发现养老院、托老中心、社区养老以及社会服务机构,已经初具形态并且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家庭和社会对于社会养老的接受程度和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
        现状一:有子女 也住养老院
        记者调查发现,住养老院的老人很少是孤寡老人,绝大多数住养老院的老人都。
        “他们都有子女,有的五个小子,有的三四个子女,都是孩子太忙顾不上送来的。”平安老年公寓工作人员贾海云说。
        在南园社区托老中心,76岁的梁庭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她来自任县的一个农村。梁庭芬老人有四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因脑血栓不能自理十余年。老人瘫痪后,一开始六个子女轮流护理,轮到邢台市区的儿子护理时,由于儿子工作忙,就把梁庭芬送到托老中心。轮到其他孩子时,再接到乡下。但是,梁庭芬老人在托老中心住了一段后,就不想回去了。“在这里还有人说话,让孩子们照顾,就吃饭时有人,平时干活去了,不如这里好。”她说。逐渐的,梁老人成了托老中心的全托。
        老年人心理上最需要的是有人重视,能够聊聊天,记者采访时,这些老人都特别热情地和记者聊天,敬老院或者托老中心除了能给老年人生理照顾外,还能够给老年人情感上的交流和慰藉。
        在敬老院或者托老中心,多数老人觉得,在这里居住比孩子们照顾要好。这样,即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又能给自己舒心的环境。而有些不选择去敬老院或托老中心的老人,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偏见。
        “最近,有四五个来看情况的,都是老人反对才没过来。”南园社区托老中心胡香珍说,“有的老人非常认真地问我们,住进来还让走吗?”这种可笑的问题,很多老人信以为真,在农村,有人传说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不让走了,直到老人去世。
        有的老人或者子女觉得住敬老院丢人,远离家庭会影响亲情,这也是心理上的障碍。86岁的贾秀梅已经在托老中心住了四年,她的女儿每天都会到这里看她两趟。社会养老担负起家庭的一些责任,只要孩子有孝心,亲情就不会淡化。
        现状二:居无定所的民营养老院
        马建英的养老院不得不再次搬迁了,因为法院强制执行的传票已经给他,平安养老公寓如果不按时搬迁,他将面临着被拘留的可能。
        “我从2001年开始办养老院,平均每两年搬迁一次。”马建英说。他的养老院从四五位老人,发展到今天的七八十位老人,地点也在不断地变迁,火车站、新华南路、羊市街、羊市道……
        即使找场所,民营养老院一般找的也是破旧的楼房或者厂房。马建英说:“好一点的楼房不租给我们,嫌弃老人有味道,新的楼盘我们租不起。”
        马建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盖的楼房每平方米租金40元,假如有100位老人,就需要50个房间,每间20平米,就需要1000平米,每月租金就要4万元。需要20名护工,护工费用就需要2万到3万元,不算吃饭清洗费用,这就六七万元。按照每位老人每月收费800元计算,月收入8万元,就会没有什么利润。
        因为没有固定场所,马建英的养老公寓不敢有太多的投入。“我们也想给老人安装电梯,也想有康健场所,不过合同都是一年一签,也许刚投入就要离开。”他说。
        无法固定的场所,限制了养老院的发展,也制约了养老院接受老人的数量。马建英说:“今年,有的老人要入住,我都拒绝了,如果场所固定,我就能接受更多的老人。”
        据了解,有些有实力的地产,已经涉足养老地产行业,本市已经出现养老公寓楼盘,这说明社会资金看好养老行业前景,养老也将会走上产业化道路。
        记者观察:花8000养孩子 画2000养老人
        “我们这里金牌月嫂月薪8000元,照样有人找,为老人找护工几乎没有上2000元的。”在本市爱晚红枫家政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红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本市家政服务上门护理老人,住家服务一般每月1300元到1800元,只白天护理一般每天在60元到80元。这样的费用标准,较前些年已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月嫂或育婴师的收费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家庭在老人身上舍不得花钱,让家政服务人员更愿意从事育婴或者月嫂的工作,但是,家政服务人员不愿意从事护理老人工作,还有其它的原因。
        护理一名不能自理老人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护理一名婴儿的工作量。“给老年人翻身擦洗身子,肯定比护理一个婴儿工作量大,而且,小孩的排泄物大人都能接受,而老年人的就考验人的心理。”李红说。
        需要护理的老人,有的神智还会有问题。据家政服务人员介绍,老人有时候心情不好会把气撒到他们身上,会遇上挨骂、被掐,或者被吐口水。
        还有,照顾老人是有风险的事情,需要照顾的老人,往往有一定的疾病,如果用心不到就会去世。李红说:“有的老人一口痰出不来,就会过去,所以,照顾老人要有心理承受力,还要细心。”
        尽管做老人的护工收入低于做其它,但是,因为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能够保证工作的同时,平均收入也在增加,老人护工的从业人员也在增长。据了解,目前市场对于男护工的需求远远大于女护工的需求,男护工的月收入也高于女护工几百元。
        居家养老模式不断创新中
        来自邢台市民政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桥西区、桥东区、开发区三区共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9所。
        棋牌室内象棋、麻将应有尽有;宽敞明亮的休息室内,4张床一字排开;阅览室内,书架上摆放着各种书籍……
        2011年,桥东区天一社区建成了涵盖多种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年过去了,谈起现状时,社区党支部书记韩雪莲说,居家养老这种形式很符合传统养老观念,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不愿意离开家,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吃喝玩乐娱,这很符合老年人的心理。
        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的初衷很好,但现实与理想目前还存在不小差距。韩雪莲说,因为社区没有专人提供服务,虽说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不少,但在这里休息的人少之又少。按眼下市区各养老服务中心的软硬件情况来看,要实现社区养老,还有一段路要走。
        桥西金泉社区主任刘新芳也提出,居家养老需要多部门联动,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单单依靠社区工作人员不现实。
        不过,在居家养老方面,本市正在积极探索中,比如:本市已建立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依托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等信息求助渠道,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社会化服务。
        采访中,从天一社区传来消息,该社区已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签订合作意向,试水由社区搭建平台,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