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带来“老有所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全国政协近日召开双周座谈会,就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为解决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提供了良好思路。【中福养老网】
通俗地说,“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
这一模式见诸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而这次双周座谈会上,委员们向俞正声主席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一步提出,推动医养结合进社区,这是医养结合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建议可谓对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的现象对症下药。
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此外,老年慢性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治疗结束而护理、康复未结束,许多患病老人为了以防万一,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占床严重,使得大医院一床难求,真正需要住院的人反而住不进来。
对此,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破解养老与医疗体系分离的难题。
例如,今年8月,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发改委等9个部门联合出台通知,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其显著特点就是力推恭和苑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通知明确规定,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全部具备医疗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其方式可以多样,一是内设医务室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医疗服务,二是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独立设置康复医院等,三是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
此外,在江苏,政府提出鼓励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到2020年,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各地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由于医院缺乏合作动力,医保政策还不完善,以及民政、卫生、医保各部门多头管理等原因,“医疗资源辐射养老机构”还远未实现实质性突破。
因此,此次参加双周座谈会的委员们提出,要制定适合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建设,同时要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通俗地说,“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
这一模式见诸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而这次双周座谈会上,委员们向俞正声主席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一步提出,推动医养结合进社区,这是医养结合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建议可谓对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的现象对症下药。
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此外,老年慢性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治疗结束而护理、康复未结束,许多患病老人为了以防万一,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占床严重,使得大医院一床难求,真正需要住院的人反而住不进来。
对此,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破解养老与医疗体系分离的难题。
例如,今年8月,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发改委等9个部门联合出台通知,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其显著特点就是力推恭和苑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通知明确规定,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全部具备医疗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其方式可以多样,一是内设医务室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医疗服务,二是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独立设置康复医院等,三是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
此外,在江苏,政府提出鼓励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到2020年,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各地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由于医院缺乏合作动力,医保政策还不完善,以及民政、卫生、医保各部门多头管理等原因,“医疗资源辐射养老机构”还远未实现实质性突破。
因此,此次参加双周座谈会的委员们提出,要制定适合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建设,同时要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关键词:座谈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