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9-24 12:45:0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74岁的焦道晶老人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他与73岁的妻子在养老院当护工已经两年了。老人护理的对象中,甚至有比自己小13岁的“小兄弟”。老人之所以在古稀之年仍能拥有这样一份工作,是因为一个困扰养老院的难题——护工短缺。条件稍好的养老院,护工主要由中年人组成,而在条件一般的养老院,古稀、花甲老人当护工不是稀罕事儿。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就养老院里的护工“难题”作了了解。【中福养老网】      
        七旬老人当护工
         
        9月19日,庙前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前往迎泽区夕阳红养老院,慰问院里的老人。活动中,一位老大爷特别“活跃”,一会儿帮这个老人整理衣服,一会儿又替那个老人戴帽子,老大爷身体健壮,一说话就眯眯笑。原来,他不是来养老院养老的,而是院里的护工,名叫焦道晶,今年已经74岁。
         
        焦大爷是临汾市洪洞县人,膝下有4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焦大爷和老伴身体都很好,年龄大了也歇不下来。前年,经老乡介绍,焦大爷和73岁的老伴来到夕阳红养老院当护工。来到这里,焦大爷发现,养老院的老人不仅有90多岁的,还有五六十岁的,这些老人不少已经失去自理能力。经过简单培训,焦大爷和老伴上了岗,并很快因为吃苦肯干,成为护工队伍的主力,“承包”了20位老人的护理工作。每天早上5点,焦大爷和老伴就起床,打扫卫生,帮助入院老人清洁身体。7点半,给老人们打饭,有的失能老人还需要喂饭。忙到晚上10点,他们才能休息,而每天下午两点到4点,是焦大爷和老伴的“午休”时间。“不休息不行啊,一天下来很累!”工作节奏很快,干的活儿也脏,他们几乎每天都得替老人们“抓屎抓尿”,但生性乐观的焦大爷和老伴干得挺带劲儿。
         
        中老年人成主力
         
        在这家养老院,护工年龄普遍在60多岁,最“年轻”的护工史亚兰也已57岁。在这一行业,护工年龄偏大并非个别现象。“只要护工身体健康,愿意留下来,我们就接收。”夕阳红养老院院长郭宁介绍,养老院已经开了7年,让他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护工难找。全院共有老人60余名,大都需要护理,但与之形成反差的却是护工短缺。目前,该院护工大都来自洪洞县的农村,都是老乡相互介绍来的。“我们也不愿意让老人伺候老人,也想找有专业知识的护工,可愿意在养老院干护工的年轻人太少了!”
         
        太原市老年公寓是一家公立养老院,条件和设施都比较好,入院老人也都能自理,只需要护工做些简单的清洁工作。即便如此,也同样面临护工难找的问题。院里目前的十几名护工,年龄大都在50多岁。太原市比家美托老院的护工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大多数护工年龄在40多岁。为了培养护工梯队,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该院曾吸收过20多名从护校毕业的80后、90后,但这些年轻人干了没几天便相继离开了。山西省老年公寓、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也面临同样的窘境,护工大都是“4050”人员和大龄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观念成发展瓶颈
         
        比家美托老院院长杨喜凤介绍,照顾老年人的护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和心理知识,但实践中,护工的缺口很大,对素质的要求自然就降低了。为了吸引人才,各养老院纷纷拿出对策。夕阳红养老院通过人性化管理,给护工营造“家”的感觉,同时使护工工资保持在2000元左右;山西省老年公寓与某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该县长期输送护工队伍;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的护工收入可达3000元,还有相应的保险待遇;比家美托老院护工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到3000元,同时还有“五险一金”……即便这样,护工队伍仍然“青黄不接”。
         
        业内人士分析,护工短缺,一方面是因为当护工很辛苦,收入也偏低,更重要的是护工这一行业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失能老人,服务过程给从业者思想上带来较大冲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较低,从就业观念上还无法赢得广泛认同。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主任李丽珠认为,目前,养老院护工主要是农村中老年人,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老年人口增多,对护工的需求逐渐加大,而农村可提供的剩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少,这一矛盾急需解决。大家呼吁,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社会,要解决护工短缺这一问题,在提高护工待遇的基础上,更需要人们更新观念,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