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9-15 17:24:06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眼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省去了日常琐事的烦扰。可是近年来老人的子女、家属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纠纷有增加趋势,养老机构是否尽到护理义务成为争议焦点。办案法官指出,一些人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就觉得可以一劳永逸、不管不问,而一旦老人出事,就向养老院“狮子大开口”,这样的心态是错误的。
         
        老母外出看病失踪
         
        张女士去年将母亲送至养老公寓,并签订入住协议书。老人腿脚虽有些不便,但思路清晰。根据张母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护理等级被确定为三级,即张母在请假后可自主决定离院外出,该约定也得到了张女士的签字认可。谁知一个月后,养老公寓告知张女士“老人昨天外出看病后就一直未归”。张女士立即报案,但负责办案的民警最终也没能找到张母。
         
        今年3月份,张女士将养老公寓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面对指责,养老公寓称,张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护理等级为三级,可自由出入,一般情况下外出无需陪同。事发后,自己也积极配合张女士及其家人寻找张母,已尽到了职责。经过调解,养老公寓表示愿意出于人道主义给付1万元,张女士也接受了这一提议。
         
        抑郁老人意外身亡
         
        孙先生是家中独子,母亲已经去世。看着父亲一天天变老,认知能力和行为也有异常,加上自己无法天天在家陪伴、照料,孙先生便将父亲送到福利院。去年6月,孙先生与福利院在入住协议上签字。在附件中,孙先生写明:“我不同意老人能自主决定外出”。而在入院体检结论中,孙父也被载明有抑郁倾向。入住七天后,福利院制作了观察评估表,记载“孙父不主动说话,不与人交谈”。后来在几次护理交班报告上,也都记录其情绪反常。
         
        某日上午,孙父以购买牙膏为由,在门卫处填写 《请假外出登记表》后离开福利院。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下午2时许,公安部门从某河道里打捞上一具尸体,经福利院辨认系孙父。悲痛之余,孙先生与福利院交涉赔偿事宜,却未能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酌定福利院承担孙父死亡所致损失的25%。
         
        杜绝问题还需规范制度
         
        办案法官解释:“第一起案件中,张女士不能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得到了减轻。而养老机构与老人及家属签订好护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制定和执行规范的护理制度、程序,就可避免纠纷发生,就算发生冲突,也还有辩解的余地。第二起案件中,从孙父抑郁倾向和入院后认知、情感能力及情绪反常等记录看,不允许自主外出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符合法律精神、人之常情和老人利益。福利院未履行合同约定,擅自允许孙父自主决定外出,客观上为事故发生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2013年至今年6月,上海浦东法院受理涉养老机构纠纷达32件,其中包括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致老人失踪或损伤等合同瑕疵案、工作人员不专业致老人延误治疗等违约案。专家建议,在纠纷预防上,关键在于严格落实入住人员分类管理、合理看护的规定,并明确将摄像头等列为必需设备。这样做,能增强养老机构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防范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于责任承担,可通过建立专门基金、购买商业保险并予以财政扶持等,分担养老机构伤害事故责任风险。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关键词:养老院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