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9-12 15:16:3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院 候鸟养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观念的转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进入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西安市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接近130万,但是各个养老院普遍都存在着护工“一工难求”的困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养老护工荒?养老护理人员的生存现状如何?如何破解养老护工荒?怎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好全社会的养老问题?让我们来听听养老问题专家和养老院管理者的见解。
        一方面是西安养老护工缺口大,另一方面是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差、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低,这样的矛盾怎么化解?
        今年七十多岁的景雅桐老人和丈夫刘培恩2012年住进了西安市灞桥区东林老年公寓,住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换了三个护理员。
        景雅桐老人:像我老头,脑萎缩,护工处处得招呼他,不愿意(换人)嘛,因为在一起时间长了熟悉嘛。
        东林老年公寓共有309张床位,目前居住着168位老人,其中将近三分之一是失去生活能力,需要全方位照顾的老人,而公寓里的护理员只有30多人,每个护理员至少要照顾五、六位老人。
        东林老年公寓院长赵全喜:留不住护工,干熟了,她又跳槽了,所以我们这经常断顿。
        赵院长说,护理员频繁离职,让院里也感到很无奈。因为这些护理员初来时对护理工作一窍不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她却走了,这使得老年公寓的工作经常捉襟见肘。
        东林老年公寓院长赵全喜:我们门前挂的牌子都是常年招工,招来了好的,咱留不住,所以来老人我们不敢收呀,没人管呀。
        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西安市像东林老年公寓这样出现护理人员短缺的老年公寓并不在少数,西安市民政部门介绍,目前西安市已有养老机构93家,其中公办29家,民办64家,共有床位29000张,护理人员缺口大约在3500多人。
        西安春晖老年公寓贾院长:护工短缺,找一个好的长期干的不多。
        按照民政部的有关规定,一名护理员应照顾3位老人,但事实上,在西安市的不少老年公寓,一个护理员通常要照顾4名以上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或20位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西安市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以四十五岁以上的郊县农村妇女及下岗女工为主,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其中只有不到一半有专业护理证书。王润玲是未央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的护理员,干老人护理这一行已经八年了。她说,到现在,对于自己从事的护理员工作,她都不愿意让亲戚、朋友知道。
        未央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护理员王润玲:就是感觉没面子,不好说出口。
        许多护理员告诉记者,不少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必须要护理人员喂饭、喂水、端屎倒尿、定时翻身,而且洗澡、按摩等都必须由护理人员来完成。目前,西安市一般养老机构护理员月薪基本在2000至2400元之间,有的仅为1200元,而且,没有医保和社保。更让护理员们忍受不了的是:一些老人需要24小时贴身护理,护理员忙起来根本无暇顾家。
        主持人勇军:讨论一开始,我想先问问来自西安市三桥养老院的何主任,你们养老院的大致情况是什么样?现在有多少老人、多少护工?护工的需求紧张吗?
        西安市三桥老年公寓办公室主任何鹏军:西安三桥老年公寓(原三桥福利院)成立于1985年,托管着原西安市未央区四个街道办事处的五保、孤残及困难老人。公寓位于西安市昆明路石桥立交西300米路南,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使用面积16000平方米,现入住老人412位,工作人员89位,其中70后的工作人员占全院总人数的42%,我们每年与民政厅直属的宝鸡自强中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签订就业合作意向,护理员队伍目前还算基本饱和。
        主持人勇军:杨老师,作为研究养老问题的专家,据您了解,报道中说的西安市大多数养老机构存在的护理人员“一工难求”的现象是否突出?
        这里有位听众发来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先听听他怎么说好吗:
        听众小彤:“现在家家都有老人,对养老护工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护工招聘难、留人难的现状咱们政府要好好重视了。按道理说,护工应该不难找,每年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少,他们又年轻又有活力,但是却很少有年轻人选择做养老院的护工,如果大大提高护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多多吸引年轻的、专业的人员主动进入这一行,就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啊。”
        两位嘉宾,你们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养老问题专家杨红娟:确实如此,在我们很多调研中都反映出来,护理人员的短缺与难以适应需求往往成为养老机构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我们的调研发现,大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未经过培训,大部分护理人员做不到持证上岗。这与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所处的阶段和最初的定位有关,由于养老机构是一个微利行业,同时激励社会力量养老机构的政策落实不够,因此,在最初养老护理员往往是一个很低门槛的职业,专业性、职业性要求不高,认为能够满足养老机构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即可,因此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力资源往往投入不足,很多护理人员缺乏必须的一些技能;另外还有传统的观念,认为养老护理人员是伺候人的工作,不够体面。随着养老机构的发展和老人需求的多元,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护理人员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何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形成职业化的稳定的护理员队伍将成为一个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主持人勇军:据了解,按照民政部的有关规定,一名护理员应照顾3位老人,但事实上,在西安市的不少老年公寓,一个护理员通常要照顾20位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或4名以上并且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这个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相反的,养老机构护理员的月薪基本在2000至2400元之间,有的仅为1200元,并且没有医保和社保。对此,有几位听众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先听听他们的观点:
        西安听众小亚:“看了节目,发自内心觉得那些护工真的太辛苦了,即便这么累、收入还那么低,同样都是付出劳动,辛苦和收入不成正比,谁会心甘情愿坚持做下去呢?这也难怪护工难找。”
        咸阳听众王女士:“照顾一般老人还好,要是照顾生病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真的是非常辛苦,体力要好,还要有耐心,因为照顾母亲,这样的辛苦我特别有体会。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就凭他们付出的那些辛劳,拿高薪是绰绰有余!”
        两位嘉宾,听完这两位听众的意见,再结合您在平常工作中的体会,你们觉得这样的待遇状况合适吗?
        何鹏军:至于待遇问题,这也是护理人员关心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从事养老工作的管理者一个难题,就如上述听众所讲,护理难度较大、风险系数高、经常出现思想紧张精神压力大,这其实本身就属于一个高危行业,拿高工资也是理所应当。当然这个高工资怎么来拿,谁来给予?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2013年5月份浙江省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2013〕113号文件专门规定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入职政府认可的养老院五年的本科生、专科生及中职生分别给予4万元、2.6万元及2.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以次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养老护理员投入到养老行业中,当然还有地方政府部门的其他保障,前提必须是专业人才。因此,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今年6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组织保障。专门制定了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相关文件要求,填补养老服务方面的人才空缺。
        对于专业养老护理员的一次性奖励政策我个人表示非常赞同,这种的话可以弥补养老院给护理员工资的差价,拿到高工资的话应该不难。再者就是护理队伍的职业化、规范化、保障化,政府财政部门可以设置特殊岗位津贴和养老、医疗护理保险填补护理工资部分,为养老护理队伍保驾护航,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人才战略计划。
        杨红娟:合格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助人的理念、较高的专业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满足这种条件的护理人员薪酬水平一定不会太低,目前这种待遇确实只能使我们养老机构低水平的运营。
        主持人勇军:刚刚我们说了,养老院护理人员的工资标准和他们的工作强度相比确实偏低,可事实上,据西安市民政部门介绍,目前西安市已有养老机构93家,共有床位29000张,护理人员缺口大约在3500多人,可以说真的是一工难求!人常说,物以稀为贵。既然护理人员这么紧张,为什么工资标准还这么低呢?两位嘉宾,这个形象背后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何鹏军:就拿我们养老院来说,入住老人比例还算较高,通过自负盈亏,护理员可以拿到1500到3500元的工资还算持平。但是如果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低的话,除去老人的伙食、床位、管理等相关费用,可能护理员的工资就要打折扣,从而导致的老人入住率持续低、护理员持续招不进来的恶性循环,甚至流失到东部沿海城市或大中城市,那么我们的养老事业将会凝滞,老年人不能老有所养,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这个不是夸大,很可能形成一种社会病态。
        杨红娟: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还是要有市场解决,提高薪酬是必须要采取的办法,因此会提高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必然要提高入住养老机构的费用,这是我们社会应该准备承受的代价,低水平的运营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对于养老护理员实行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这需要一方面加大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进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对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职称评定纳入专业技术人才范围,吸引鼓励高学历的青年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化水平,改变以往传统的护理员的职业形象。
        在报道中,西安市民政局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正在为此多方努力:像试行养老机构工龄补贴,职称挂钩,年轻人可以考社工,积极探索给护理人员办理社保等等。杨老师,对于这些尝试您怎么看?您觉得对养老院的护理人员而言,最重要、最需要的是哪些?我们怎样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待遇?
        杨红娟:这些做法都是激励性的举措,是提高养老服务的职业化水平有效办法。
        主持人勇军:不得不正视的是:目前,西安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30万,占到总人口比例的将近15%;另一方面,随着4位父母、一对夫妻加上一个孩子,这种“421”家庭结构模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未来养老问题必定会越来越突出!杨老师,您认为这个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化解?政府、社会、家庭应该分别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杨红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社会养老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对“未富先老”和快速老龄化的中国,养老应该成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分担责任,这其中应该厘清各自所应有的权责,政府应发挥兜底的作用,着力支持贫困、“三无”老人等的养老,对于一般老人,目前依然着力对家庭养老的支持,通过社会、社区的养老服务促进弱化的家庭功能恢复,从而使对家庭养老有所期待的老人能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主持人勇军:听众朋友,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议题,甚至社会问题。养老护工已经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职业,据民政局统计,中国养老护理员潜在需求量在1000万人左右,而目前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着“养老护工荒”。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顶层设计,着力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社会地位和福利;还需要建立科学、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规划、考评体系,让养老护工享受技能人才待遇,才能使更多人主动投身到护工行业,从而让更多老人们享有完善和人性化的生活照料,让社会养老事业在“朝阳”中前行。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