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消费养老】当下,运用智能“二维码”服务老人悄然流行起来。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娄门街道在娄江社区试点,为一些居家老人私人订制了一张“二维码名片”,只要用智能手机扫一扫这张贴在老人公交卡上的“二维码”,老人的姓名、所在社区及联系电话就一目了然。此外,“二维码名片”还将收集老人的兴趣爱好,便于老人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
相关人士认为:在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里,新技术大有可为,但这条“智能关爱”之路如何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手机一扫就知道老人信息
贴在老人公交卡上的一张邮票大小的“二维码”,经过智能手机扫一扫,立即出来两排文字:乔利英,84岁,娄江社区,联系电话:6724xxxx,高血压,空巢老人。这张“二维码”就是社区为乔婆婆私人订制的“二维码名片”。“就这短短的两排文字,包含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如果老人不慎走失,好心路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够知道老人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的联系电话,以尽快帮助老人顺利回家。”娄江社区党委书记杨建民告诉笔者,不仅如此,信息里还有老人的病史,如果老人出行的时候发病,路人或救护人员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老人的疾病情况。
“娄江社区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居多。”杨建民说,社区有户籍人口7200多人,其中,孤老有36人,空巢老人有200多人。这些老人中不少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老年痴呆症,还有精神残疾等,外出后很容易“失联”,前两天社区就有一位老人差点“失联”。
将收集老人的兴趣爱好
“以前在路上看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有很多常常说不清楚自己住在哪里,家里电话多少,想帮也帮不上。有了这样的‘二维码名片’后,我觉得会有更多人愿意主动帮助老人,毕竟智能手机很普及,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到老人。”一位路人表示。
娄门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说,纸质联络卡容易丢失、损坏,老人换衣服也容易忘记带。遇到紧急情况,路人也不一定会翻看老人的口袋。所以,纸质联络卡不是很保险。而“二维码名片”制作精美,同时只有在老人需要的时候才能被扫描,不仅可以保护老人隐私,还能防止信息泄露。
“在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里,新技术也大有可为。”这位负责人说,条件成熟后,街道还会将“二维码名片”进行更大范围推广,也将集成更多的信息和功能,提供更多的养老、助老服务和项目。今后,“二维码名片”还将收集老人的日常用药、药品一般放置在身上的何处等,万一老人出门后突发心脏病、哮喘等疾病,便于路人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此外,还将收集老人的兴趣爱好等,便于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相互交流,让“二维码”真正成为服务老人的“电子名片”。
“智能养老”还需多用心思
苏州城西一社区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高科技的养老、助老产品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推广中,最重要的是这些高科技“智能养老”设备由谁出钱购买的问题。为社区老人私人订制一张“二维码名片”花费并不大,免费推广起来可能不存在难题,但如果涉及到如“紧急呼叫器”“监测手表”“智能手环”等,那么就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
“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让高科技真正服务老人,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思考。”该负责人认为,不少高科技养老、助老产品确实由于价格偏高而存在推广难题。不过,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街道或社区可以开动脑筋,用现有的条件或技术,如智能手机、现成的APP等,来开发更多的养老、助老服务功能或项目。
相关人士认为:在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里,新技术大有可为,但这条“智能关爱”之路如何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手机一扫就知道老人信息
贴在老人公交卡上的一张邮票大小的“二维码”,经过智能手机扫一扫,立即出来两排文字:乔利英,84岁,娄江社区,联系电话:6724xxxx,高血压,空巢老人。这张“二维码”就是社区为乔婆婆私人订制的“二维码名片”。“就这短短的两排文字,包含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如果老人不慎走失,好心路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够知道老人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的联系电话,以尽快帮助老人顺利回家。”娄江社区党委书记杨建民告诉笔者,不仅如此,信息里还有老人的病史,如果老人出行的时候发病,路人或救护人员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老人的疾病情况。
“娄江社区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居多。”杨建民说,社区有户籍人口7200多人,其中,孤老有36人,空巢老人有200多人。这些老人中不少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老年痴呆症,还有精神残疾等,外出后很容易“失联”,前两天社区就有一位老人差点“失联”。
将收集老人的兴趣爱好
“以前在路上看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有很多常常说不清楚自己住在哪里,家里电话多少,想帮也帮不上。有了这样的‘二维码名片’后,我觉得会有更多人愿意主动帮助老人,毕竟智能手机很普及,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到老人。”一位路人表示。
娄门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说,纸质联络卡容易丢失、损坏,老人换衣服也容易忘记带。遇到紧急情况,路人也不一定会翻看老人的口袋。所以,纸质联络卡不是很保险。而“二维码名片”制作精美,同时只有在老人需要的时候才能被扫描,不仅可以保护老人隐私,还能防止信息泄露。
“在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里,新技术也大有可为。”这位负责人说,条件成熟后,街道还会将“二维码名片”进行更大范围推广,也将集成更多的信息和功能,提供更多的养老、助老服务和项目。今后,“二维码名片”还将收集老人的日常用药、药品一般放置在身上的何处等,万一老人出门后突发心脏病、哮喘等疾病,便于路人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此外,还将收集老人的兴趣爱好等,便于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相互交流,让“二维码”真正成为服务老人的“电子名片”。
“智能养老”还需多用心思
苏州城西一社区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高科技的养老、助老产品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推广中,最重要的是这些高科技“智能养老”设备由谁出钱购买的问题。为社区老人私人订制一张“二维码名片”花费并不大,免费推广起来可能不存在难题,但如果涉及到如“紧急呼叫器”“监测手表”“智能手环”等,那么就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
“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让高科技真正服务老人,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思考。”该负责人认为,不少高科技养老、助老产品确实由于价格偏高而存在推广难题。不过,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街道或社区可以开动脑筋,用现有的条件或技术,如智能手机、现成的APP等,来开发更多的养老、助老服务功能或项目。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