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9-09 09:54:5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居家养老】省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河南从2000年就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随之引发社会关注。子女不常在身边,又住不起养老院,怎么办?对此,专家认为,随着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快速发展,更能弥补老人的养老问题。
         
        八旬夫妻住院,儿女在外没时间照顾
         
        80岁的许阿姨是郑州第一钢厂退休职工,大儿子和大女儿在深圳,小女儿在美国。“平时忙,他们都回不来。”但是,子女挂念老人,每周都会给老人打电话。7月21日晚10点,许阿姨的老伴李大爷上厕所时,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头上全是血。在邻居们帮助下李大爷被送进医院,许阿姨也因受到惊吓心脏病发作,一同进了医院。“孩子们都没回来,俺俩在医院相互照应。”许阿姨说。
         
        许阿姨介绍,因子女不在身边,平时买菜全是邻居帮她提上楼,遥控器、水管坏了,也只能找小区保安修。“我们有自己的房子,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他们也有难处。”三年前,许阿姨和老伴越发觉得身体不行了,打算找一家养老院,“一打听一个月3000多块,住不起。”随后,她先后请了几个钟点工,帮忙料理家务。
         
        房产被儿子变卖,老人只好住进养老院
         
        今年76岁的刘大爷原是郑州印刷厂的一名职工,膝下有一男二女,都在郑州上班。“儿子爱啃老,三四十岁的人,还花我们的钱。”刘大爷称,20年前单位分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儿子有能力买房但不买,还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结婚后,要求老人把房子过户给他。“我想着将来还得靠儿子,就瞒着俩闺女,把房子过户给了儿子。”没想到,这让俩闺女对老人有了意见。
         
        2006年,刘大爷突发心肌梗塞导致偏瘫,卧床不起。“儿子觉得我没啥用,让我和他娘搬出去租房住。”刘大爷称,当时家里人经常吵闹,他忍受不了就和老伴出来租房。“后来,儿子把房子卖了,我们彻底没地方住了。”两个闺女也不愿意管,他们只好住进养老院。现在,老人四五年没有儿子的消息。
        
    老人被丢在养老公寓,大半年都没人来看一次

         
        李志华(化名)老人今年92岁,子女均已去世,平时主要由孙子照看。两年前,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孙子将其送到郑州一家养老公寓。该公寓护理科长王女士介绍,老人刚住进来时,孙子李自强(化名)还经常看望,随后大半年都不来一次,住院费也一直没交。今年3月,老人长时间没见到亲人,便要求王女士给李自强打电话,“连着好几个月,一直无法接通。”直到6月,老人突然感冒、发烧,王女士换了部手机试试,居然打通了。“当时,他说他在外地,回不去,先让给老人看病。”后来,再拨打李自强手机,又“无法接通”。因联系不上家属,老人已拖欠5个月的养老费。
         
        9月3日,王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养老院反复催促,李自强终于让爱人到老年公寓将老人的费用补齐,“一下子交到了年底。当时,老人孙媳妇儿来看了一下,没坐多久就走了。”
        

        【数据】
         
        截至2013年底,我省65岁及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9.06%
         
        2014年5月,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河南总人口达10601万人,常住人口9413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5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9.06%。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就进入老年型社会,河南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了老龄化,以后呈逐年加深的态势。
        

        【破解】
        

        居家、社区养老的发展更能弥补老人养老问题
         
        “法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主要考虑的是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发展,更能弥补老人的养老问题。”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滢表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课题,“中国人一向有恋家情怀,若这个养老体系建成,有望解决养老难题。”赵滢说。
         
        河南省老龄办主任张红兵介绍,目前针对居家养老体系,全省已建成29个12349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郑州市也建成6家。“老人只要手持呼叫终端,医疗、家政、餐饮、帮助均能实现快捷、周到的随叫随到上门服务。”此外,张红兵还表示,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目前全省已建设40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到2015年,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望覆盖我省所有城市社区和一半以上的农村社区。
         
        “随着政府加大养老服务建设的步伐,政府也在推动养老机构的发展。”张红兵称,2010年,河南省仅有360家养老公寓,郑州也只有20家养老公寓,入住率仅30%左右。4年时间,养老机构数量便翻了一番。“2013年1月至今,全省新建的26家公办养老院和102家民办养老院也正开工建设。”张红兵说。
         
        对话国家老龄办副主任闫青春
         
        记者:“常回家看看”入法后,很多人对此有争议,入法前是否考虑?
         
        闫青春: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调研,7年时间,几乎走遍了全国各个地市,也听取很多专家的意见。当时也有反对声,争议主要有,一、认为道德范畴的东西不宜通过法律解决;二、认为法律条款不能泛泛而谈,而应有量化的裁定标准。但最终讨论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这一条款入法是对的。
         
        小编:认为这一条款应该入法的专家,是怎么考虑的?
         
        闫青春:大家认为,老人有被子女“照顾、看望”的权利,但这仅通过道德约束是不行的,应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达成社会契约,更能强化和推动全社会道德的提高。该一条款主要作用在于倡导性。但老人以此来维权,同样具有法律强制力。
         
        小编:入法一年以来,您觉得效果如何?
         
        闫青春:去年修订的《老人权益保障法》,可以说是一次全面大修改。原来只有6章50条,修订后扩展到9章85条。“常回家看看”和其他条款结合,才能显出效果。目前还未对其效果进行总结,但可以肯定,已有不少法院依据这一条款来保障老人合法诉求了。

    关键词:子女模式社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