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养生 养老院】近年来,肥西县围绕“六个所有”老年工作方针,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与全县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截止目前,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4.2万,占总人口数的16%;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36人,占总人口数的2.3%;其中百岁以及老年人共计28人(男性3人、女性25人),约占总人口比例万分之2。从结构上看,全县现有鳏寡孤独老年人3685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2544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7%;空巢、独居老人1.1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7%;“三无”老年人1626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6%;农村五保老人7654人,占老年人口的5.4%。
当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养老服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针对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以及高龄化、空巢化等实际,我县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加快“四个转变”,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肥西县养老服务主体,由政府包办向政府创造环境与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相统筹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体系内涵,由单一的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衔接转变。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均衡发展。养老服务内容,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向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系列化服务转变。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提供差异性、多样化服务。养老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向全体老年人转变。政府重点保障好“三无”、“五保”老年人服务需求,同时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强化“三项措施”,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肥西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民政、人社、发改、财政、规划、卫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社会养老事业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起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不断强化督导,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创新运行机制。实行申请人直接向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简化手续。以县为单位,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确定社会评估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将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补助标准,全部交给社会评估组织办理,将评估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强化队伍建设。2014年初,出台了《肥西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敬老院管理的通知》,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乡镇、园区按照管理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比例不低于1:10的标准,选优配强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敬老院院长培训班,逐步推行服务人员岗位资格从业认证制度。
坚持“五化方向”,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肥西县,目前已实现机构建设网络化。在县级,2010年投资48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床位80张的县社会福利中心。在乡镇,2006年以来,以合肥市“515”敬老工程建设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成“515”敬老院16所,实现乡镇全覆盖,敬老院总数达25所。在社区,针对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意愿和现实选择,2011年以来,全县投入福彩公益金50万元,建成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扶持政策配套化。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经验,积极用好国家扶持养老服务产业政策,及时申报兑现民办养老机构开办补贴和运营补贴,仅2013年就为肥西温馨、合肥晚情2家民办养老机构发放一次性补贴及运营补贴46.52万元。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2家,总床位数达400余张。服务手段信息化。2012年,全县投入80余万元,对全县25所敬老院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敬老院管理网上巡查。此外,对16所“515”敬老院安装了电子刷卡系统、烟雾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提高敬老院查询、统计、呼叫等人性化、精细化服务。运行模式多样化。鼓励公办敬老院采取委托管理、服务外包等方式,选定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目前,山南镇金牛老人服务中心采用了这一模式。近年来,市、县财政对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累计资助300多万元。2013年,我县投入50万元,精心编制了社区矫正、特殊老年人人文关怀、失独和高龄老人公益服务3个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并上派镇城镇社区试点,让老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截止目前,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4.2万,占总人口数的16%;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36人,占总人口数的2.3%;其中百岁以及老年人共计28人(男性3人、女性25人),约占总人口比例万分之2。从结构上看,全县现有鳏寡孤独老年人3685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2544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7%;空巢、独居老人1.1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7%;“三无”老年人1626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6%;农村五保老人7654人,占老年人口的5.4%。
当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养老服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针对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以及高龄化、空巢化等实际,我县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加快“四个转变”,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肥西县养老服务主体,由政府包办向政府创造环境与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相统筹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体系内涵,由单一的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衔接转变。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均衡发展。养老服务内容,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向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系列化服务转变。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提供差异性、多样化服务。养老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向全体老年人转变。政府重点保障好“三无”、“五保”老年人服务需求,同时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强化“三项措施”,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肥西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民政、人社、发改、财政、规划、卫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社会养老事业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起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不断强化督导,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创新运行机制。实行申请人直接向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简化手续。以县为单位,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确定社会评估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将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补助标准,全部交给社会评估组织办理,将评估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强化队伍建设。2014年初,出台了《肥西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敬老院管理的通知》,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乡镇、园区按照管理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比例不低于1:10的标准,选优配强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敬老院院长培训班,逐步推行服务人员岗位资格从业认证制度。
坚持“五化方向”,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肥西县,目前已实现机构建设网络化。在县级,2010年投资48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床位80张的县社会福利中心。在乡镇,2006年以来,以合肥市“515”敬老工程建设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成“515”敬老院16所,实现乡镇全覆盖,敬老院总数达25所。在社区,针对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意愿和现实选择,2011年以来,全县投入福彩公益金50万元,建成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扶持政策配套化。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经验,积极用好国家扶持养老服务产业政策,及时申报兑现民办养老机构开办补贴和运营补贴,仅2013年就为肥西温馨、合肥晚情2家民办养老机构发放一次性补贴及运营补贴46.52万元。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2家,总床位数达400余张。服务手段信息化。2012年,全县投入80余万元,对全县25所敬老院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敬老院管理网上巡查。此外,对16所“515”敬老院安装了电子刷卡系统、烟雾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提高敬老院查询、统计、呼叫等人性化、精细化服务。运行模式多样化。鼓励公办敬老院采取委托管理、服务外包等方式,选定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目前,山南镇金牛老人服务中心采用了这一模式。近年来,市、县财政对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累计资助300多万元。2013年,我县投入50万元,精心编制了社区矫正、特殊老年人人文关怀、失独和高龄老人公益服务3个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并上派镇城镇社区试点,让老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