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9-04 17:53:0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政策]“听说改革后,每月领到的钱会少一大截。如果现在‘内退’了,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也不知是真是假。”面对即将到来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湖北荆州一位54岁的高级教师最近正在考虑提前退休。
         
        “无所谓,反正怎么改也不可能辞职,担心有什么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一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小周对改革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事业单位还是有很多人想进的。怎么改,随它去吧。”
         
        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而据了解,目前一些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摸底统计工作也已悄然开始。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脚步声日益临近,公众有着怎样的期待?此前已经历过地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人们,又有着什么样的改革感受?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风暴眼中的波澜不惊
         
        尽管被视作事业单位改革中涉及人数最多、争议最大、难度最高的“深水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话题,却并未如外界想象那般在事业单位“圈内”激起太多浪花。
         
        一位29岁的某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员工表示,她所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没有太多人关注此番出台的《条例》,多数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仅是“有所耳闻”。“我还年轻,距离退休还有几十年,单位年轻人多,大家考虑不了那么远。长远来看,养老金并轨是大势所趋,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并轨后养老金待遇会不会下降?个人、单位按什么比例缴费?要不要补缴之前的份额?”面对连续发问,两年后即将从西安市属事业单位退休的一位女士语气平静。她表示自己不会提前退休,因为“未来如何改,方向尚不明确,没必要抢搭末班车。”
         
        曾经历过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湖北宜昌一位退休人员,在担心改革后待遇下降的同时,也对此前改革的总体效果表示肯定。他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改制单位的退休人员全部参加了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发放与单位脱钩,纳入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范围。“基本养老金能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2014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何时改、如何改成焦点
         
        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用“波澜不惊”、“静观其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但无论平静或情愿与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悬念在于2014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何时改、如何改”,这是当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共识。“走一步看一步”,被受访者频频提及。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一是因为它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前提;二是结束基本养老保险‘双轨制’,已经得到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表达了对改革公平性的期待。“国家的标准表述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操作时却从事业单位‘下手’,公务员没有一起改,显然有失公平。”陕西省咸阳市一位市属重点高中教师说,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停滞,会造成新的不公。
         
        无法回避的改革之问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共有各类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人员3153万人,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果说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了‘人往哪去’的问题,那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回答‘钱从哪来’”,陕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坦言,无论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都绕不开这个问题。受访专家表示,保费由谁承担,替代率几何,如何体现公平,是改革的几大难点。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温海红表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意味着从“财政保障”走向“社会保险”,退休金将从过去财政负担改革为单位、个人和财政三方负担。
         
        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职工个人需缴纳工资额的8%。若事业单位也据此改革,意味着要从个人工资中扣除8%建立个人账户。“工资待遇具有刚性,升易降难。从已有待遇中减少一部分,相当于工资少了,会影响生活水平,很多人无法接受。”陕西省一家省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李女士表示。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对多数提供公共服务、自身并无资金积累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由“单位”承担保费,意味着仍将是“财政兜底”。有专家担心,强制要求单位缴费,会不会把改革成本转嫁到公众身上?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