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9-02 20:16:3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院】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进入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安度晚年。10张床位就可以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可以“先照后证”经营……在我国养老压力大难题多、养老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个人兴办养老院开了“绿灯”,让全民参与养老事业成为可能。“准入门槛”一降再降,个人办养老院能否迎来发展的春天?
        养老机构准入门槛一降再降
        2013年7月1日起,由民政部起草并公布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规定是,有10张床位就可以办养老机构。
        2014年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这意味着个人办养老机构可以“先上车后补票”。
        除国家层面以外,各地出台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也都注意降低“准入门槛”,如,河南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山西支持毕业生创办养老服务机构,并给予资金扶持;青岛规定养老机构可公建民营。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以往个人办养老机构门槛很高,审批流程比较复杂,比如,至少要100张床位,要有独立的医疗室和康复室。如今,这些门槛都降低了,成本下来了,全民参与养老事业成为可能。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要么离家太远,要么太贵。在这种情况下,灵活性强的微型养老机构无疑能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天津鹤童养老院的创始人方嘉珂说。
        “养老机构小型化,有利于社区养老体系的建成。”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劲松养护院主任戴开保说,“其优势在于让老人不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让老人有安全感。”
        “10张床位个人就可以办养老机构,这个规定很‘接地气’。”天津市和平区鹤寿养老院院长张美萍说,亲情式、家庭式的小型养老机构对老人来说更有“家”的感觉。
        方嘉珂说,养老机构准入门槛一降再降,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一些资金不多,又想从事养老行业的人迎来了难得的创业机会。另外,一些“黑”养老院也有望借机批量转正。
        个人办院“美梦成真”不容易
        “准入门槛”降低是好事,但个人办养老机构要想“美梦成真”并不那么容易。
        就个人兴办养老机构一事,记者咨询了天津市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要想获得民政部门的许可证,需要经营者提供消防合格证、卫生防疫证等相关材料才行,否则拿不到许可证。
        “养老院的消防设施、卫生防疫标准,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的立法,因此,这些方面的验收,各地随意性都很强。”一位大型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无奈地说,“像我这样的大型养老机构办理这些手续不仅成本高,有时还很困难,个人要想办理,难度可想而知。”
        对养老机构来说,消防是否达标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老人喜欢抽烟,如果个人办的养老院位于高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张美萍说。“如果消防过不了关,其他什么手续都办不下来。”戴开保说,有些人拿不到许可证,就是因为“卡”在消防上。
        天津市龙福宫老人院院长张文革告诉记者,据他了解,“10张床位就可以办养老机构”这一规定实施1年来,各地很少有人成功拿到许可证。
        天津市民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私下对记者说,以前办养老院最低100张床位,民政部门方便管理,现在门槛低了,微型养老机构一旦遍地开花,民政部门难于管理,因此,各地民政部门对这件事的态度都不是很积极。
        张文革表示,对有意兴办养老机构的个人来说,“准入门槛”降低绝对是利好消息,但这些政策毕竟只是一个框架,需要国家和地方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标准进行指导,否则个人兴办养老机构只能是“空中楼阁”。
        微型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扶持
        一些专家和养老机构负责人认为,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微型养老机构要想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王来华认为,微型养老机构是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当务之急,是国家和各地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标准,让个人经营者有章可循,只有这样微型养老机构才能成燎原之势。
        “对于个人办养老机构要宽进严管。”张美萍认为,要对微型养老机构的人员配备和硬件进行规范。政府部门应该委托专业组织对经营者和其雇佣的养老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
        “微型养老机构虽然形式灵活,但也有其先天不足。”戴开保说,为了降低成本,个人经营者不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再单独设置医疗室、康复室、活动室。“解决这些短板,最好的办法就是与所在社区的照料中心、托老所、大型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医院进行合作,借助他们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或者政府出面成立中介组织,把社会上的一些志愿者、社工、离退休的医务人员组织起来,定期对微型养老机构进行上门服务,按小时收费,政府买单。”
    在张文革看来,个人办的养老机构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一个很可行的办法就是以加盟方式与大型国办或民办养老机构合作,由这些专业、有经验的养老机构为其统一配餐,定期派医务人员巡诊、派专业人员对其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