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消费养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一种投资,到达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收到回报。但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在扩大。“啃老族”忍心“啃”下去?“啃老族”是否意识到,给父母造成了极大经济压力的同时,长期的失业,将离社会就业群体越来越远。只怕等到父母有心无力、“啃老族”不得不面对现实之时,已悔之晚矣!
四大原因造就“啃老族”
年轻人不愿干活,整天闲散在家,经济上则完全依赖父母。这类年轻人,时下被称为“啃老族”。调查发现,四大原因造就了“啃老族”,其中缺乏积极就业精神是最重要的原因。
针对此次调查提出的“社会上出现‘啃老族’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缺乏积极的就业精神”,认为是“主观上存在心理困惑”的占24%,认为是“就业形势所迫”的占23%,认为“家长也有责任”的占5%。
说来奇怪,“啃老族”之中的相当数量年轻人从小到大习惯“啃”父母,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主动凑上去让孩子“啃”。
调查中显示,一名孙姓青年自出生后一直娇生惯养,今年35岁失业在家的他,依然受到父母的宠爱。家长表示,如果孩子不依赖他们,他们反而会觉得失落。
业内人士分析,“啃老族”是时代变迁中出现的一个现象,由于就业形势等原因,孩子的生活、工作等确实需要老人的帮助,但如果帮助过度,则会造成纵容和长期依赖。
有专家预测,目前啃老族现象的影响还不太明显,10年后啃老族现象就会非常突出。因此,除了家庭要未雨绸缪,政府、社会也应该有所考虑,为“啃老族”减轻压力,帮助他们独立自主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啃老族的含义: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消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啃老”六大人群
第一类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
第二类 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
第三类 “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
第四类 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
第五类 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
第六类 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四大原因造就“啃老族”
年轻人不愿干活,整天闲散在家,经济上则完全依赖父母。这类年轻人,时下被称为“啃老族”。调查发现,四大原因造就了“啃老族”,其中缺乏积极就业精神是最重要的原因。
针对此次调查提出的“社会上出现‘啃老族’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缺乏积极的就业精神”,认为是“主观上存在心理困惑”的占24%,认为是“就业形势所迫”的占23%,认为“家长也有责任”的占5%。
说来奇怪,“啃老族”之中的相当数量年轻人从小到大习惯“啃”父母,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主动凑上去让孩子“啃”。
调查中显示,一名孙姓青年自出生后一直娇生惯养,今年35岁失业在家的他,依然受到父母的宠爱。家长表示,如果孩子不依赖他们,他们反而会觉得失落。
业内人士分析,“啃老族”是时代变迁中出现的一个现象,由于就业形势等原因,孩子的生活、工作等确实需要老人的帮助,但如果帮助过度,则会造成纵容和长期依赖。
有专家预测,目前啃老族现象的影响还不太明显,10年后啃老族现象就会非常突出。因此,除了家庭要未雨绸缪,政府、社会也应该有所考虑,为“啃老族”减轻压力,帮助他们独立自主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啃老族的含义: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消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啃老”六大人群
第一类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
第二类 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
第三类 “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
第四类 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
第五类 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
第六类 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