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8-30 12:57:1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政策】2014年北京市人大首次“会审”财政预算,3天来参与初审的7个专委会分别就预算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把脉政府“钱袋子”,让百姓的钱用在刀刃上。
         
        针对目前养老券的情况,代表认为“养老券这种撒芝麻盐似的服务”,在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建议建立养老经费增长机制,把钱花好,把事办好。
        

        养老券补贴变成老年福利
         
        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于2011年,主要用于孝星评选、发放养老助残券、高龄老人医疗补助、建设老年餐桌和托老所以及为老精神关怀服务等项目。由于人员自然增长,预计明年居家养老券补贴资金将继续增加,占养老专项资金总额的一半,但专项资金规模没有调整,新增补贴部分势必挤占其他项目支出。
         
        发放养老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但从基层社区反映的情况看,养老券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作用不明显,发放也没有区分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实际需求,实际上已经成为按年龄等额发放的老年福利。一些代表表示,“养老券这种撒芝麻盐似的服务,在推进养老事业发展中究竟起到了多少作用?从实际调研来看,作用微乎其微。”
         
        建议:养老券属于政策性项目支出,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来全面审核确认项目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政府资金投入了,但实际效果不好。应加大投入,将养老服务所需资金纳入一般性财政预算,并建立必要的经费增长机制,把有限的专项资金用到迫切需要解决推进的建设上,把钱花好,把事办好。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