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8-30 23:44:37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候鸟养生 养老院】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观念的转变,8月底,财政部网站公布,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财政部表示,通过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发展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大众的养老服务产业。
         
        记者采访却了解到,养老服务市场需求目前至少应达到万亿,但实际供给的仅1000亿左右。那么,9000亿缺口谁来填补?
         
        “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但就目前而言,养老服务业的具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都不是很清晰,政府扶植的细则也尚不明确,因此,此次试点更多的是投石问路。”8月28日,某大型险企的专业人士崔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养老产业方面,企业之前参与的大都是养老地产等养老项目,今后涉足的将是整个产业链的整合。
         
        供需缺口巨大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曾经完全由家庭“生产”的养老服务已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
         
        “我今年已经76岁,不光‘三高’,心脏也不太好,我很想住进养老院,但能接受的价格根本排不上队。”家住海淀区某小区的杜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有三个女儿,一个在上海,两个在国外,家庭养老基本无望,每月4000多元的养老金平时花销尚可满足,但如果雇个保姆则是捉襟见肘。
         
        记者找到杜女士所在小区的民政部门了解情况,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像杜女士这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几乎占其管辖范围的五成还要多;其中,孤寡、空巢以及残障老人需要的服务更多也更专业,但就目前而言,针对社区老年服务这块的工作大都是社区居民自发的社团,也就是年纪相对小的老年人帮衬相对老的老年人,民政部门暂无相关的专项拨款,更没有专门配备的工作人员,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身兼老年人服务这项工作。
         
        可以说,各种层面的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据上述工作人员回忆,社区曾找过餐饮企业合作建立社区老年饭桌,但由于此类服务并没有相应的专项拨款,社区除了向企业免费提供场地外别无其他,饭费由老人自付,结果,最终由于老人行动不便、企业持续亏损等各种原因夭折。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很残酷,养老服务业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权威数据表明,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16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6.7%,针对这样大的一个群体,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养老机构建设却始终无法跟进。而单单就这个市场而言,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经表示,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的年需求已达到1万亿元,但实际的供给却不足1000亿元。不可小视的是,这个市场规模还在迅猛增加,有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的年需求将达到2万亿元,2030年,这个数据则是8万亿元。
         
        供需之间的巨大反差,无不预示着老年消费市场存在着的巨大商机和缺口。
         
        社会资本进入难
         
        超万亿的市场规模,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却不高。
         
        “养老服务业不同于其他实体行业,它的前期投入较多、专业人才需求大、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但与之相悖的是,现阶段老年人的实际消费支付能力有限。”8月28日,一位民营医院投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一直在关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样也希望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但就目前而言,虽然也出台了一些针对民间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业的优惠政策,但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够明显;更重要的是,这个领域的商业模式、产业模式都不太成熟,以至于早期涉足养老地产的部分企业至今还看不到盈利前景。
         
        作为养老服务业的一个链条,养老地产项目一度受到社会资本的推崇。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家地产商进入养老地产领域,除此之外,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保险公司、境外投资等社会资本纷纷活跃其中;但发展至今,关于养老地产的政策支持、融资渠道、盈利模式依然尚不成熟,同时,作为长期投入、持有运营型的养老地产,与以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短期盈利生存模式不符,有些房企甚至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
         
        更有甚者,养老地产一度成了社会资本“跑马圈地”的工具。
         
        “养老服务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不光解决老年人有地方住的问题,同样涉及老年装修和康复治疗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日本、美国等国家已有很丰富的经验;因此,我国大部分服务尚处于复制别人的阶段,但简单的复制根本无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比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都属于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有坚强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养老服务呈现高福利状态。”崔鹏说。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养老模式与我国非常接近,大部分选择居家养老,而我国这部分的比例更是高达90%。但是,日本的居家养老仅是住所的界定而已,相应的服务均由专业的家庭护理员上门负责,包括身体护理、家务和生活咨询以及定期用车接送老人到养老院活动或到“日托护理中心”进行各种服务;同时,卧床老人需要的特殊设施,也均由政府提供。
         
        “政府的职责应是发挥好‘托底’的作用,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然后在此基础上由社会力量提供相应服务。”8月28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