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养老】为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维护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促进社会保险工作顺利进行,乌海市社保局以资格认证工作为抓手,强化安全措施,在自治区信息中心和自治区社保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13年利用“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对全市养老保险基金领取人员进行了基础信息录入和指纹采集,在完善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的反欺诈防冒领工作机制,有力地确保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方式逐渐多样
乌海市的资格认证工作起步于2000年,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无论是从认证方式还是管理手段,目前均有了很大的提高。资格认证工作由最初的手工认证发展到了现在以指纹认证为基础,网络认证、异地协查、上门服务等多种辅助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为了使资格认证工作更加便民、利民,同时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可,该市还采取了集中认证与日常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认证点设立在市内的各个社保服务大厅,集中认证点分设在各镇的劳动保障所。截至目前,乌海市的集中认证点已有20个。
2013年,在完成当年的资格认证工作的同时,乌海市还开展了待遇领取人员基础信息补录工作,当年完成指纹采集、通过资格认证人员59075人,占到全市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96%。其中,有52551名退休职工的基础信息实行了补录,信息采集率达到94%。
今年,乌海市又推出了资格认证自助服务。为了使自助服务工作能向社区延升,社保局还指定专人跟踪服务,对自助服务机在指纹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此项服务的推行,极大地方便了退休人员。在积极参与异地居住人员网上协查认证工作的情况下,对提交未成功的人员继续通过邮寄《异地协助认证表》的方式开展异地协查认证,坚持异地居住人员的管理服务全覆盖。
为照顾行动不便的参保人员,乌海市社保局还推出了上门认证服务。人性化的上门看望慰问,不仅避免了养老金冒领现象,还取得了广大参保人员及其家属的感激和支持。
监管更加明确
开展资格认证工作初期,乌海市关注更多的是每年的认证率。但后期发现,认证的每年都办,不认证的从来也不来。这一现象给大家一个警醒,资格认证工作的站位点应是未办理认证的人员,而不是已经通过认证的人员。虽然每年的认证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可恰恰这剩余的百分之几就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于是,乌海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每年认证工作结束后,集中精力核查未通过认证人员。通过与单位工会组织、社区和居委会、原单位同事等渠道了解相关人员的生存和居住情况;通过公安、民政的死亡数据比对,查找涉嫌冒领人员。
2013年,年度资格认证工作结束后,乌海市社保局对未通过认证人员按所属经办机构划分,要求尽快完成相关人员的核查落实情况。同时,对已通过认证人员中身体不便办理需上门认证的人员,按经办机构和居住社区下发所属经办机构,建立重点人员信息数据库,便于及时掌握这部分人员的生存状况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同时,市区两级社保部门按要求分别对未通过资格认证的3130人分批暂停了待遇发放,目前仍有1099人未办理资格认证,按人均1800元计算,每月减少基金支付风险197万元。
防控体系形成
乌海市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已由最初的1万人发展到了现在的6.6万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对象也由过去的“企业人”完全转变为“社会人”。管理的人数和管理的难度都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为确保基金安全,乌海市社保局在不断完善认证方式的同时,逐步提升防控手段。由最初的手工比对到现在的系统核查。同时,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动态监管、民政公安信息比对、社会监督举报等全方位的监管,目前,乌海市养老保险反欺诈、防冒领工作的体系基本形成。
每年,集中认证工作结束后,乌海市社保局会对全市的认证情况进行集中分析,确定重点核查人员名单,做好待遇停发工作。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对本辖区内居住人员生存情况进行跟踪的同时,及时向本区社保局报送去世人员信息,各区社保局做好核查的同时,将非本局管理人员情况上报市社保局安排落实。与公安、民政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通过定期数据交换及时掌握去世人员的名单,做好待遇停发工作。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与劳动监察、公安经侦部门积极配合,加大了冒领养老金的追缴力度。
从2011年至今,乌海市累计查处冒领养老金人员34人,追缴金额80万元;2013年先后3次向公安部门移交涉嫌冒领养老金案件43起,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服务理念提升
随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意识的不断强化,资格认证工作的理念也从管理向服务转化,工作的出发点更多的侧重于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从2012年起,乌海市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由待遇领取人员自愿选择认证点。考虑到退休人数逐年增加,乌海市对居住人员相对集中的认证点增加了人员和设备,尽可能缩短认证人员的等候时间。2013年,在待遇领取人员基础信息补录工作中,考虑到退休人员填写《基础信息采集表》的实际困难,乌海市的各个集中认证点都增设了专人协助填写表格,方便了退休人员办理。考虑到了异地居住人员往返不便,社保局开展电话通知业务,及时了解《异地协助认证表》的邮寄情况、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和居住地址的变更情况;考虑到一些退休人员因身体不便无法前往认证点的情况,该市还推行了上门认证业务服务。2014年,乌海市社保局积极联系老年公寓,为居住在老年公寓的退休人员提供上门认证的服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乌海市的资格认证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2014年,自治区社保局将乌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指定为全区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服务规范标准化制定单位。
方式逐渐多样
乌海市的资格认证工作起步于2000年,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无论是从认证方式还是管理手段,目前均有了很大的提高。资格认证工作由最初的手工认证发展到了现在以指纹认证为基础,网络认证、异地协查、上门服务等多种辅助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为了使资格认证工作更加便民、利民,同时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可,该市还采取了集中认证与日常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认证点设立在市内的各个社保服务大厅,集中认证点分设在各镇的劳动保障所。截至目前,乌海市的集中认证点已有20个。
2013年,在完成当年的资格认证工作的同时,乌海市还开展了待遇领取人员基础信息补录工作,当年完成指纹采集、通过资格认证人员59075人,占到全市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96%。其中,有52551名退休职工的基础信息实行了补录,信息采集率达到94%。
今年,乌海市又推出了资格认证自助服务。为了使自助服务工作能向社区延升,社保局还指定专人跟踪服务,对自助服务机在指纹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此项服务的推行,极大地方便了退休人员。在积极参与异地居住人员网上协查认证工作的情况下,对提交未成功的人员继续通过邮寄《异地协助认证表》的方式开展异地协查认证,坚持异地居住人员的管理服务全覆盖。
为照顾行动不便的参保人员,乌海市社保局还推出了上门认证服务。人性化的上门看望慰问,不仅避免了养老金冒领现象,还取得了广大参保人员及其家属的感激和支持。
监管更加明确
开展资格认证工作初期,乌海市关注更多的是每年的认证率。但后期发现,认证的每年都办,不认证的从来也不来。这一现象给大家一个警醒,资格认证工作的站位点应是未办理认证的人员,而不是已经通过认证的人员。虽然每年的认证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可恰恰这剩余的百分之几就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于是,乌海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每年认证工作结束后,集中精力核查未通过认证人员。通过与单位工会组织、社区和居委会、原单位同事等渠道了解相关人员的生存和居住情况;通过公安、民政的死亡数据比对,查找涉嫌冒领人员。
2013年,年度资格认证工作结束后,乌海市社保局对未通过认证人员按所属经办机构划分,要求尽快完成相关人员的核查落实情况。同时,对已通过认证人员中身体不便办理需上门认证的人员,按经办机构和居住社区下发所属经办机构,建立重点人员信息数据库,便于及时掌握这部分人员的生存状况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同时,市区两级社保部门按要求分别对未通过资格认证的3130人分批暂停了待遇发放,目前仍有1099人未办理资格认证,按人均1800元计算,每月减少基金支付风险197万元。
防控体系形成
乌海市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已由最初的1万人发展到了现在的6.6万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对象也由过去的“企业人”完全转变为“社会人”。管理的人数和管理的难度都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为确保基金安全,乌海市社保局在不断完善认证方式的同时,逐步提升防控手段。由最初的手工比对到现在的系统核查。同时,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动态监管、民政公安信息比对、社会监督举报等全方位的监管,目前,乌海市养老保险反欺诈、防冒领工作的体系基本形成。
每年,集中认证工作结束后,乌海市社保局会对全市的认证情况进行集中分析,确定重点核查人员名单,做好待遇停发工作。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对本辖区内居住人员生存情况进行跟踪的同时,及时向本区社保局报送去世人员信息,各区社保局做好核查的同时,将非本局管理人员情况上报市社保局安排落实。与公安、民政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通过定期数据交换及时掌握去世人员的名单,做好待遇停发工作。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与劳动监察、公安经侦部门积极配合,加大了冒领养老金的追缴力度。
从2011年至今,乌海市累计查处冒领养老金人员34人,追缴金额80万元;2013年先后3次向公安部门移交涉嫌冒领养老金案件43起,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服务理念提升
随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意识的不断强化,资格认证工作的理念也从管理向服务转化,工作的出发点更多的侧重于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从2012年起,乌海市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由待遇领取人员自愿选择认证点。考虑到退休人数逐年增加,乌海市对居住人员相对集中的认证点增加了人员和设备,尽可能缩短认证人员的等候时间。2013年,在待遇领取人员基础信息补录工作中,考虑到退休人员填写《基础信息采集表》的实际困难,乌海市的各个集中认证点都增设了专人协助填写表格,方便了退休人员办理。考虑到了异地居住人员往返不便,社保局开展电话通知业务,及时了解《异地协助认证表》的邮寄情况、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和居住地址的变更情况;考虑到一些退休人员因身体不便无法前往认证点的情况,该市还推行了上门认证业务服务。2014年,乌海市社保局积极联系老年公寓,为居住在老年公寓的退休人员提供上门认证的服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乌海市的资格认证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2014年,自治区社保局将乌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指定为全区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服务规范标准化制定单位。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