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养生 养老院】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眼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省去了日常琐事的烦扰。8月21日,市民政局局长张兆杰就“市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情况”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建设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是实现滨州拥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破题之举
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都将市级老年养护设施建设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也明确提出要在市级层面建成一处由政府主导,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兼具示范性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实训功能的老年养护机构。
我市也明确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2张养老床位的具体目标,但就目前来看,全市还需要增加4000张养老床位。可以看出,在我市开工建设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既是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滨州市级拥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破题之举。
我市养老设施建设水平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市共有养老床位1953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8张。再加上,多数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档次低,主要服务群体是“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不能满足全社会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所以说在定位上,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将是一处以服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为主,能够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专业化服务,并且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和实训功能的示范性老年养护机构。项目总占地面积104.65亩,建筑面积48900平方米,设床位600余张。
中心最大的特点是养医结合,使入住老年人“足不出院”便能享受到医疗康复服务
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选址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莲池夜月对面(黄河十五路以北,滨杜路以东),该地段北靠外环河绿化隔离带,西临莲池夜月,东南是正在建设中的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根据规划设计方案,中心功能分区从南向北分为三个区,分别为南部对外服务区、中部生活休养区和北部后勤服务区。
南部对外服务区紧临城市市政路,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主要包括接待中心、医疗保健楼与办公培训楼三栋主要建筑。
中部生活休养区位于南部对外服务区与北部后勤服务区之间,中部生活休养区被独立为专属老人的私密生活区,主要包括两栋介助介护休养楼、两栋健康休养楼及一处综合服务中心楼五栋建筑,四栋休养楼围绕综合服务中心布置,方便休养区老人的公共休闲与娱乐活动。
北部后勤服务区主要设置洗衣房、垃圾房、设备用房等院区辅助用房,为院区的正常运转及后勤服务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保障。
中心将对生活能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痴呆老人采取分区生活、分级护理。老年人起居室设置呼叫、供氧等系统,功能区内全部采用单边走廊、防滑地面和专用扶手等。
考虑到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入住老年人的养护标准也将相应提高。该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安全、卫生、经济、环保等因素,最大的特点是养医结合,专门设计了医疗保健楼,并将引进服务老年人的专业医疗机构,使入住老年人“足不出院”便能够享受到一流的医疗康复服务。
前期,经过紧张的筹备,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已于6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该中心力争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中心将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项目建成后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运营
养老服务业可以说是一项服务于夕阳群体的朝阳产业,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市场的主体,是社会化养老和发展养老服务业必经之路。
从目前看,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市场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
一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居家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要整合利用社会服务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等方式,积极培育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互助式幸福院,到2020年覆盖到60%以上的行政村。
二要提升养老机构发展水平。要积极支持各类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兴办一批高中低档相结合的养老机构,推动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机构协调发展,满足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可以引入外地专业团队建设、运营、管理养老机构,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场地支持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让居家老年人通过一个按键、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目前我市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共有258处
目前,我市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共有258处,养老床位总量达19539张。其中,养老机构(不包括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111家,床位14084张。
省政府于2014年5月26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4年开始,省财政对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养老机构,按核定床位给予一次性6500元建设补助,其中省财政直接管理县(惠民县和阳信县)每张床位补助8000元,在此基础上,市级对滨城区、无棣县、沾化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再按每张床位3500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惠民县、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租赁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达到前述条件的养老机构,按核定床位给予一次性3000元改造补助,其中省财政直接管理县(惠民县和阳信县)每张床位补助4000元,在此基础上,市级对滨城区、无棣县、沾化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再按每张床位1500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惠民县、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
从2014年开始,对已运营、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按实际入住的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数量,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60元、600元和720元的运营补助,连补3年。在此基础上,市级对滨城区、无棣县、沾化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再分别补助每人每年180元、300元、360元,对惠民县、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
我市将于近期配套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在原有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提高养老机构的运营补助标准。另外,各级政府在建设用地及税费减免等方面也对养老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建设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是实现滨州拥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破题之举
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都将市级老年养护设施建设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也明确提出要在市级层面建成一处由政府主导,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兼具示范性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实训功能的老年养护机构。
我市也明确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2张养老床位的具体目标,但就目前来看,全市还需要增加4000张养老床位。可以看出,在我市开工建设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既是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滨州市级拥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破题之举。
我市养老设施建设水平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市共有养老床位1953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8张。再加上,多数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档次低,主要服务群体是“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不能满足全社会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所以说在定位上,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将是一处以服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为主,能够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专业化服务,并且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和实训功能的示范性老年养护机构。项目总占地面积104.65亩,建筑面积48900平方米,设床位600余张。
中心最大的特点是养医结合,使入住老年人“足不出院”便能享受到医疗康复服务
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选址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莲池夜月对面(黄河十五路以北,滨杜路以东),该地段北靠外环河绿化隔离带,西临莲池夜月,东南是正在建设中的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根据规划设计方案,中心功能分区从南向北分为三个区,分别为南部对外服务区、中部生活休养区和北部后勤服务区。
南部对外服务区紧临城市市政路,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主要包括接待中心、医疗保健楼与办公培训楼三栋主要建筑。
中部生活休养区位于南部对外服务区与北部后勤服务区之间,中部生活休养区被独立为专属老人的私密生活区,主要包括两栋介助介护休养楼、两栋健康休养楼及一处综合服务中心楼五栋建筑,四栋休养楼围绕综合服务中心布置,方便休养区老人的公共休闲与娱乐活动。
北部后勤服务区主要设置洗衣房、垃圾房、设备用房等院区辅助用房,为院区的正常运转及后勤服务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保障。
中心将对生活能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痴呆老人采取分区生活、分级护理。老年人起居室设置呼叫、供氧等系统,功能区内全部采用单边走廊、防滑地面和专用扶手等。
考虑到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入住老年人的养护标准也将相应提高。该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安全、卫生、经济、环保等因素,最大的特点是养医结合,专门设计了医疗保健楼,并将引进服务老年人的专业医疗机构,使入住老年人“足不出院”便能够享受到一流的医疗康复服务。
前期,经过紧张的筹备,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已于6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该中心力争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中心将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项目建成后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运营
养老服务业可以说是一项服务于夕阳群体的朝阳产业,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市场的主体,是社会化养老和发展养老服务业必经之路。
从目前看,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市场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
一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居家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要整合利用社会服务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等方式,积极培育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互助式幸福院,到2020年覆盖到60%以上的行政村。
二要提升养老机构发展水平。要积极支持各类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兴办一批高中低档相结合的养老机构,推动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机构协调发展,满足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可以引入外地专业团队建设、运营、管理养老机构,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场地支持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让居家老年人通过一个按键、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目前我市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共有258处
目前,我市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共有258处,养老床位总量达19539张。其中,养老机构(不包括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111家,床位14084张。
省政府于2014年5月26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4年开始,省财政对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养老机构,按核定床位给予一次性6500元建设补助,其中省财政直接管理县(惠民县和阳信县)每张床位补助8000元,在此基础上,市级对滨城区、无棣县、沾化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再按每张床位3500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惠民县、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租赁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达到前述条件的养老机构,按核定床位给予一次性3000元改造补助,其中省财政直接管理县(惠民县和阳信县)每张床位补助4000元,在此基础上,市级对滨城区、无棣县、沾化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再按每张床位1500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惠民县、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
从2014年开始,对已运营、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按实际入住的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数量,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60元、600元和720元的运营补助,连补3年。在此基础上,市级对滨城区、无棣县、沾化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再分别补助每人每年180元、300元、360元,对惠民县、阳信县、博兴县、邹平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
我市将于近期配套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在原有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提高养老机构的运营补助标准。另外,各级政府在建设用地及税费减免等方面也对养老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