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8-22 20:57:00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政策】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而建立的一项强制性的长期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上要拓展,在服务范围上要扩容,在政策保障上要倾斜,通过改革,切实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住房保障功能、城镇化拉动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定位 提高保障力
         
        科学把握住房公积金制度要立足于住房保障这一基本定位,抓住归集扩面这一关键,改变“重公轻私”的传统做法,积极推进公积金制度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延伸,全面拓展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让住房公积金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切实提高其保障民生和保障发展的功能。
         
        拓展功能 提高吸引力
         
        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以来,在实现住有所居、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撬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覆盖面偏小、资金利用率和增值率偏低、中低收入人群使用率偏少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展其服务功能、增加受益者和拓宽投资渠道,提升收益率。要积极拓展公积金使用范围,使其成为互惠互利的“普惠基金”,而不是“少数人的俱乐部”。要在使用政策上作出调整,允许缴交公积金的职工动用其账户积累支付房租、物业管理费、房屋修缮等费用,使公积金住房保障功能得到全方位体现。要降低支取门槛,不让“住房公积金成为养老金”。加大对中低收入职工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丰富贷款品种,推进公积金可用在租房、低收入群体首套房首付等方面,对购、租经济适用房的职工家庭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和使用政策。要参与各类保障房建设。政府可考虑将维修基金、保障房配套资金与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组合,由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以资金换取房源,为参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职工提供经济适用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的积极作用。
        
    改革创新 提高执行力

         
        深层次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必须紧扣职工实际、民营企业实情和改革发展实况,把握好推进的力度、实施的进度和职工可接受的程度,使其成为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为此,既要强化宣传带动,又要强化政策驱动。要加强舆论引导和思想发动,努力形成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关心、支持、主动参与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低门槛进入,逐步到位,抓好重点,先大后小”的原则全面推进,逐步实现应建尽建,实现在缴存范围上由一步到位向分步实施转变、在缴存基数上由统一标准向差异化标准转变、在存取方式上由固定账户向钱随人走的模式转变。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