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8-21 11:56:58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政策】从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8年间国务院两出“国十条”,保险在中国社会运行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006年,我国保费收入为5641.4亿元,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17.3%,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在农业保险、车险规模上,我国则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出口信用保险上,2006年承保金额为296亿美元,2013年达到3970亿美元,是2006年的13.4倍。
         
        “这8年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说,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保险业发展还比较滞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大问题呼唤保险业提速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三个方面的问题摆在我国保险业面前。
         
        一是整体实力不够强。目前我国无论是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人均保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在发达国家,保险业渗透到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我国,保险的服务领域比较有限,行业技术手段、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都相对滞后。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诚信形象相对较弱。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任度也不高;
         
        三是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发达国家普遍将保险作为市场化的社会管理机制,但是在这方面,我国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上都还不够。全社会保险意识总体淡薄,各方面运用保险机制的主动性也不够强。
         
        在李朴民看来,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的换挡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通过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和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出台的保险新“国十条”为现代保险业的发展进行了角色定位:弥补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短板,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
         
        在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看来,近几年我国保险业在支持多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发挥补偿功能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保险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王祖继拿出了一组数据,目前保险业已经是我国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投资者;2013年保险业对主要农作物的耕种面积的保障已经达到11亿亩以上,三大主要口粮的农作物的保障超过了65%。
         
        “在重大民生工程、国家重点工程方面,保险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王祖继测算的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达到3.6万亿元。在为小微企业融资上,仅在宁波,一年就为4000多笔贷款的融资提供了保险支持,其融资规模达50多亿元。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