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在由同居的家族成员对老人(65岁以上)进行护理的家庭中,护理人员年龄也在65岁以上的家庭比率占到51.2%,这是历次调查中该数值首次超过五成。支撑起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团块世代”(专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渐渐步入暮年,今后“老老护理”现象可能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源自“老老护理”的人伦惨剧
2005年11月,福井县大野市发生了一起老年夫妇殉情的事件。在一处废弃30多年的火葬场里,警察发现了两具白骨化的遗体。经过牙医治疗齿痕鉴定,确定死者为居住在附近一对年过80的夫妇。两人是近邻眼中的模范夫妻,但没有子嗣。妻子罹患有糖尿病,卧床多年,并且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症症状。丈夫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妻子和处理所有家务的责任。警方推断,对于未来生活的悲观促使这对夫妇走上了绝路。根据丈夫留下的日记,警方判断他是于晚8点驾车载着妻子出门,去过兄弟的宅院以后,到达火葬场的焚化炉,布置好木炭、柴火以后,于12点45分点火,结束了两人的生命。第二天,市政府收到了男性的遗书,上面表明将所有遗产捐赠给当地的公共事业。传媒以“老老护理的末路”为题报道此事件,引起民众的广泛讨论。
2006年开始,日本福利厚生省开始调查老年人因虐待致死的事件。次年,警察厅也开始公布直接动机为“护理老人引发的身心疲惫”的刑事案件数量。虽然日本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图扩充养老设施的数量,完善社会养老制度。不过,根据上述调查,缘于护理问题、被亲属杀害或者强迫自杀的老年人数量并未呈现下降趋势。“护理老人引发的身心疲惫”导致的凶杀案,占到了所有案件的5%以上。此外,基于相同原因的自杀者人数也占到了全体自杀人数的1%。
“老老护理”的起因
“老老护理”现象的增加,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严重的老龄化。
日本总人口约为1亿2700万,超过65岁的老年人占到3000万以上,老年人比例已经接近四分之一。主要发达国家之中,意大利和德国为20.4%,澳大利亚为17.6%,法国为16.8%,英国为16.6%,加拿大为14.1%,美国为13.1%。日本的老龄人口率为当世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不仅如此,情况还在持续恶化之中。目前日本的适龄劳动人口为8018万,大约2.5个劳动者负担一名老人。预计到2060年时,日本的老年人数量将达到总人口数量的40%,届时1.3个劳动者就要负担一名老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医疗费用等社会福利支出也越发臃肿。1990年,日本的国民总收入为346.9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为47.2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为12.15%。2000年日本国民总收入为371.8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为78.1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为21.01%。预计2014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将达到115.2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为31.09%。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使日本财政不堪重负,还直接影响了日本国债收益率和储蓄利率,对于提振经济十分不利。为了填补缺口,安倍首相于2014年4月将消费税税率由5%提升到8%,并且很有可能在三年之内再次提高到10%。
随着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养老制度的不健全,设施的缺乏和人才的缺乏等问题也愈发明显。原则上,超过40岁的国民都可以加入护理保险制度,每个月缴纳一定的费用之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以10%的个人负担享受国家提供的护理服务,包括短期入住型的临时护理设施,长期入住型的公立养老院,以及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不过,享受这些服务,必须通过繁琐的认证程序,确认申请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认证结果只有一年有效期,过期后需要重新申请认证。而且,公立养老院的床位十分稀少,每间设施都需要排队摇号等待入住,平均等待时间超过15个月。而私立养老院的收费在每月20到25万日元之间(不适用保险),许多老年人无力负担。更严重的是,护理从业者的数量一直处于长期慢性不足的状态。虽然这种工作收入尚可,但是非常辛苦,而且精神压力极大,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
传统观念也是一部分老人不接受外界帮助、宁可选择“老老护理”的原因之一。过去,老人一般与子女同住,接受子女的照顾。然而,经济发展造就了地域差异,东京等大都市圈吸引了多数年轻人,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各个行业的女性从业者逐渐增加,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日益减少,照顾丈夫的父母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义务。虽然护理保险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让社会整体来负担对老年人的照顾责任,但是如果当事人不主动申请,就不会享受到保险的服务。日本的老年人、特别是男性大多有根深蒂固的“不可以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很容易陷入孤立境地。“老老护理”引发的悲剧不停上演,与这些老人选择隐忍的态度也不无关系。
问题或将继续发酵
按照当前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老龄化继续发展下去,“老老护理”将会成为多数人晚年的惟一选择。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增加劳动人口、年轻人的比例。在世界形势不发生剧变的情况下,再像1950年代和1970年代一样产生“婴儿潮”的可能性很低。
导入外国移民,充实劳动力,提高人口活力,目前是看起来惟一可行的方法。不过,与各大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对于移民的接受程度相当低。除了与日本人结婚,或者在日本谋求到长期稳定的、需要一定技能的工作以外,移民日本非常困难。至今,日本的劳务签证还是面向白领阶层的,体力劳动者只能获得“技术研修”的签证。预计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酵,目前尚看不到解决的出口。
源自“老老护理”的人伦惨剧
2005年11月,福井县大野市发生了一起老年夫妇殉情的事件。在一处废弃30多年的火葬场里,警察发现了两具白骨化的遗体。经过牙医治疗齿痕鉴定,确定死者为居住在附近一对年过80的夫妇。两人是近邻眼中的模范夫妻,但没有子嗣。妻子罹患有糖尿病,卧床多年,并且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症症状。丈夫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妻子和处理所有家务的责任。警方推断,对于未来生活的悲观促使这对夫妇走上了绝路。根据丈夫留下的日记,警方判断他是于晚8点驾车载着妻子出门,去过兄弟的宅院以后,到达火葬场的焚化炉,布置好木炭、柴火以后,于12点45分点火,结束了两人的生命。第二天,市政府收到了男性的遗书,上面表明将所有遗产捐赠给当地的公共事业。传媒以“老老护理的末路”为题报道此事件,引起民众的广泛讨论。
2006年开始,日本福利厚生省开始调查老年人因虐待致死的事件。次年,警察厅也开始公布直接动机为“护理老人引发的身心疲惫”的刑事案件数量。虽然日本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图扩充养老设施的数量,完善社会养老制度。不过,根据上述调查,缘于护理问题、被亲属杀害或者强迫自杀的老年人数量并未呈现下降趋势。“护理老人引发的身心疲惫”导致的凶杀案,占到了所有案件的5%以上。此外,基于相同原因的自杀者人数也占到了全体自杀人数的1%。
“老老护理”的起因
“老老护理”现象的增加,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严重的老龄化。
日本总人口约为1亿2700万,超过65岁的老年人占到3000万以上,老年人比例已经接近四分之一。主要发达国家之中,意大利和德国为20.4%,澳大利亚为17.6%,法国为16.8%,英国为16.6%,加拿大为14.1%,美国为13.1%。日本的老龄人口率为当世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不仅如此,情况还在持续恶化之中。目前日本的适龄劳动人口为8018万,大约2.5个劳动者负担一名老人。预计到2060年时,日本的老年人数量将达到总人口数量的40%,届时1.3个劳动者就要负担一名老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医疗费用等社会福利支出也越发臃肿。1990年,日本的国民总收入为346.9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为47.2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为12.15%。2000年日本国民总收入为371.8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为78.1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为21.01%。预计2014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将达到115.2兆日元,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为31.09%。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使日本财政不堪重负,还直接影响了日本国债收益率和储蓄利率,对于提振经济十分不利。为了填补缺口,安倍首相于2014年4月将消费税税率由5%提升到8%,并且很有可能在三年之内再次提高到10%。
随着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养老制度的不健全,设施的缺乏和人才的缺乏等问题也愈发明显。原则上,超过40岁的国民都可以加入护理保险制度,每个月缴纳一定的费用之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以10%的个人负担享受国家提供的护理服务,包括短期入住型的临时护理设施,长期入住型的公立养老院,以及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不过,享受这些服务,必须通过繁琐的认证程序,确认申请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认证结果只有一年有效期,过期后需要重新申请认证。而且,公立养老院的床位十分稀少,每间设施都需要排队摇号等待入住,平均等待时间超过15个月。而私立养老院的收费在每月20到25万日元之间(不适用保险),许多老年人无力负担。更严重的是,护理从业者的数量一直处于长期慢性不足的状态。虽然这种工作收入尚可,但是非常辛苦,而且精神压力极大,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
传统观念也是一部分老人不接受外界帮助、宁可选择“老老护理”的原因之一。过去,老人一般与子女同住,接受子女的照顾。然而,经济发展造就了地域差异,东京等大都市圈吸引了多数年轻人,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各个行业的女性从业者逐渐增加,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日益减少,照顾丈夫的父母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义务。虽然护理保险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让社会整体来负担对老年人的照顾责任,但是如果当事人不主动申请,就不会享受到保险的服务。日本的老年人、特别是男性大多有根深蒂固的“不可以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很容易陷入孤立境地。“老老护理”引发的悲剧不停上演,与这些老人选择隐忍的态度也不无关系。
问题或将继续发酵
按照当前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老龄化继续发展下去,“老老护理”将会成为多数人晚年的惟一选择。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增加劳动人口、年轻人的比例。在世界形势不发生剧变的情况下,再像1950年代和1970年代一样产生“婴儿潮”的可能性很低。
导入外国移民,充实劳动力,提高人口活力,目前是看起来惟一可行的方法。不过,与各大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对于移民的接受程度相当低。除了与日本人结婚,或者在日本谋求到长期稳定的、需要一定技能的工作以外,移民日本非常困难。至今,日本的劳务签证还是面向白领阶层的,体力劳动者只能获得“技术研修”的签证。预计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酵,目前尚看不到解决的出口。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