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养生 养老院】居家养老作为养老的一种方式,也越来越吸引大众的眼球。“这里的饭菜,天天不重样,好吃又实惠。”像往常一样,上午8点,家住港闸区唐闸镇街道怡园北村的葛秀芬和老伴,坐一站公交车,互相搀扶着来到了永泰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
“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开业以来,葛秀芬夫妇基本每天都来,“我们已经买了月卡”。
我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老龄人口占比达25.3%,分别超过全国全省10.4个和5.7个百分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
与市区其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同,永泰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完全由民资创建。
“养老服务的市场很大,但产业化才刚刚起步”。永泰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的创办人——成雪萍,是南通市十大女杰,先后成功创办了“好苏嫂”南通百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泽旺保洁劳务有限公司。
成雪萍说,在家政公司的日常服务中,她发现许多老年人急需助餐、家政等服务,但单纯按时付薪的上门家政服务,对老年人显得负担过重。于是,她萌发了创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念头。
成雪萍的想法与唐闸镇街道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拍即合。
在区、街道和社区支持下,今年6月,租房、装潢、设备、人工等加起来总投资30多万元的永泰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正式开业。
服务站的服务对象是所有60周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在功能配置上,服务站设有老年人康复、娱乐健身、助餐服务等,其中,棋牌娱乐、体育器材锻炼、午间休息等一律免费,“午餐提供的标准是每人每天10元”,为此,服务站还聘了一个专职厨师和两个服务员。
开业之初,服务站仅有四五位老人,由于服务好,通过口口相传,如今固定上门的老人已经有了20多位。
成雪萍坦言,目前服务站属于亏损运营,如果有了40多位老人,就能基本持平。然而,成雪萍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因为“政府方方面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社区不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券’的老人放在服务站,还通过多种资料宣传介绍服务站”。
“这是一件多赢的惠民好事。”唐闸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和群说,政企联手探索养老服务,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这一说法,得到港闸区民政局副局长蒋长泉的认同。
根据省、市相关规定,目前,由政府承建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强调的是“政府托底”,服务对象主要是60周岁以上,城镇分散供养的“无子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以及低保家庭老人,低收入家庭的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
而在现实中,“更加面广量大的老年人群体,需要价廉质优的社会化服务,而这些仅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行”。
蒋长泉介绍,自2010年以来,港闸区加快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实现了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全覆盖,但“限于资金、房屋等现实困境,社区的日托助餐点服务尚未达到50%”。唐闸镇街道永泰社区的试点,为其他街道打开了新思路。
“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符合中央精神,对缓解养老矛盾很有意义。”蒋成泉表示,区民政部门对官办、民办的社区服务站一视同仁,对符合条件的都将给予相应的资金、运营补贴和奖励。
他表示,区民政局还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导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老人享受到优质便利的服务。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开业以来,葛秀芬夫妇基本每天都来,“我们已经买了月卡”。
我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老龄人口占比达25.3%,分别超过全国全省10.4个和5.7个百分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
与市区其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同,永泰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完全由民资创建。
“养老服务的市场很大,但产业化才刚刚起步”。永泰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的创办人——成雪萍,是南通市十大女杰,先后成功创办了“好苏嫂”南通百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泽旺保洁劳务有限公司。
成雪萍说,在家政公司的日常服务中,她发现许多老年人急需助餐、家政等服务,但单纯按时付薪的上门家政服务,对老年人显得负担过重。于是,她萌发了创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念头。
成雪萍的想法与唐闸镇街道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拍即合。
在区、街道和社区支持下,今年6月,租房、装潢、设备、人工等加起来总投资30多万元的永泰社区“居家养老日托服务站”正式开业。
服务站的服务对象是所有60周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在功能配置上,服务站设有老年人康复、娱乐健身、助餐服务等,其中,棋牌娱乐、体育器材锻炼、午间休息等一律免费,“午餐提供的标准是每人每天10元”,为此,服务站还聘了一个专职厨师和两个服务员。
开业之初,服务站仅有四五位老人,由于服务好,通过口口相传,如今固定上门的老人已经有了20多位。
成雪萍坦言,目前服务站属于亏损运营,如果有了40多位老人,就能基本持平。然而,成雪萍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因为“政府方方面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社区不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券’的老人放在服务站,还通过多种资料宣传介绍服务站”。
“这是一件多赢的惠民好事。”唐闸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和群说,政企联手探索养老服务,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的积极性。
这一说法,得到港闸区民政局副局长蒋长泉的认同。
根据省、市相关规定,目前,由政府承建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强调的是“政府托底”,服务对象主要是60周岁以上,城镇分散供养的“无子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以及低保家庭老人,低收入家庭的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
而在现实中,“更加面广量大的老年人群体,需要价廉质优的社会化服务,而这些仅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行”。
蒋长泉介绍,自2010年以来,港闸区加快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实现了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全覆盖,但“限于资金、房屋等现实困境,社区的日托助餐点服务尚未达到50%”。唐闸镇街道永泰社区的试点,为其他街道打开了新思路。
“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符合中央精神,对缓解养老矛盾很有意义。”蒋成泉表示,区民政部门对官办、民办的社区服务站一视同仁,对符合条件的都将给予相应的资金、运营补贴和奖励。
他表示,区民政局还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导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老人享受到优质便利的服务。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