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8-15 15:46:4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在翘首以盼数月之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终于在8月13日正式亮相出台,在这份纲领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性文件中,商业保险地位大大提升,从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跃而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养老产业成为土地税收政策扶持重头戏
         
        六大行业直接受益
         
        此份文件在年初开始规划之时,就被业内冠以“新国十条”,用以区分2006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国十条”)。在新国十条中,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提出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全新理念,而不仅仅是服务保障体系。
         
        在新“国十条”规划的远景目标中,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要发挥保险在社会保障、灾害救助、支农惠农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对外投资门槛上,新“国十条”提出要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提及的受益行业中,除了保险业外,直接扶持的涉及农业板块、养老健康产业、巨灾救助机制行业;间接因为投资门槛放开而受益的则有券商行业、城镇化概念。
         
        养老、巨灾保险受重视
         
        根据保监会在2013年公布的数据计算,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为1265元,新“国十条”中提出,要力争将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将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也就意味着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
         
        在重点扶持产业上,养老产业将成为重头戏。新“国十条”明确指出,鼓励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包括近一年来讨论激烈已经进行试点的以房养老等,还包括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以及探索对失独老人保障的新模式。
         
        频频发生的地震、台风等天灾也让巨灾险推至前台,意见中鼓励各地根据风险特点,探索对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灾保险法规。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建立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
         
        政策将向养老产业倾斜
         
        在落实政策配套时,新“国十条”一方面提出鼓励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购买保险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具有较强公益性,但市场化运作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保险服务,可以由政府给予一定支持。
         
        政策的扶持体现在税收与土地供应政策上的倾斜。在税收政策上,将研究完善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和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而在社会关注热议的养老产业上,将加强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用地保障,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养老产业、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供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等投资兴办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机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