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网 养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快发展完善健康养老服务,重庆市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思维,融合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等多项服务,开启了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政府“处方”:望闻问切谋新举
目前,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56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5%。重庆市结合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要求,及时出台规划,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列上日程。他们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鼓励医疗资源融入养老服务,认真做好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的链接工作。同时,明确将医疗机构的养老服务能力纳入二级医院考核范围。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对全市25个区县共54家医院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进行了技术审核和准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今年,市卫计委继续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在已有的3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4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及骨科等4个专科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以提高医疗专科的养老服务能力。上半年,重庆市将医疗养老服务能力纳入考核的医疗机构有三甲医院28所、二甲医院46所,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0个,基本涵盖了各临床专业。
机构“接力”:医养结合开新局
公立医院走医养结合之路,给“医”开辟了新市场、新领域;确定了定点医院,医院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又让“养”少了后顾之忧;在这个过程中,广大老人也得到了更多的便捷和实惠。医养结合是一条“三赢”之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如是说。
对公立医院进行引导的同时,重庆市卫计委还对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在准入领域、设备配置、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人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鼓励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医。
作为一养老机构的老板,蒋先生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在南山上建立了一所老年公寓,共有260多张床位。依托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蒋先生主动找到市内几家三甲医院合作,聘请了20多名持证上岗的护工及护理员,让老人享受到在三甲医院同等的护理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使养老院的入住率超过了80%,养老院每年盈利100万元左右。”蒋先生介绍说。
老人“买账”:医护养乐很安逸
作为公立医院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办了一家老年护养中心,并在医院与护养中心之间建起了一条绿色通道:老年护养中心的老人患病住院时,医院的急救车免费接诊,入院后专门的老年病科及时诊治;老人出院后,医院还会定期回访。这样一来,在护养中心居住的老人和家人都感到既放心又省事。
家住九龙坡区的谢先生,每月都会如期收到母亲王女士在老年护养中心的体检反馈表。自老年护养中心成立以来,医院的医生、护士每月都会为居住在中心的老人随诊一至两次。在随诊表上,哪位老人需要重点看护、哪位老人要及时送医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还会给每位老人出具体检表,以方便老人的家人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
“这里比家里好,不用买菜做饭,而且每天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来给我们检查身体。”老年护养中心90岁的老人吴先白说,由于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因此他在老年护养中心成立之初便来了,如今在这里生活得很安逸。
政府“处方”:望闻问切谋新举
目前,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56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5%。重庆市结合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要求,及时出台规划,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列上日程。他们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鼓励医疗资源融入养老服务,认真做好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的链接工作。同时,明确将医疗机构的养老服务能力纳入二级医院考核范围。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对全市25个区县共54家医院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进行了技术审核和准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今年,市卫计委继续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在已有的3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4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及骨科等4个专科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以提高医疗专科的养老服务能力。上半年,重庆市将医疗养老服务能力纳入考核的医疗机构有三甲医院28所、二甲医院46所,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0个,基本涵盖了各临床专业。
机构“接力”:医养结合开新局
公立医院走医养结合之路,给“医”开辟了新市场、新领域;确定了定点医院,医院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又让“养”少了后顾之忧;在这个过程中,广大老人也得到了更多的便捷和实惠。医养结合是一条“三赢”之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如是说。
对公立医院进行引导的同时,重庆市卫计委还对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在准入领域、设备配置、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人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鼓励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医。
作为一养老机构的老板,蒋先生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在南山上建立了一所老年公寓,共有260多张床位。依托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蒋先生主动找到市内几家三甲医院合作,聘请了20多名持证上岗的护工及护理员,让老人享受到在三甲医院同等的护理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使养老院的入住率超过了80%,养老院每年盈利100万元左右。”蒋先生介绍说。
老人“买账”:医护养乐很安逸
作为公立医院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办了一家老年护养中心,并在医院与护养中心之间建起了一条绿色通道:老年护养中心的老人患病住院时,医院的急救车免费接诊,入院后专门的老年病科及时诊治;老人出院后,医院还会定期回访。这样一来,在护养中心居住的老人和家人都感到既放心又省事。
家住九龙坡区的谢先生,每月都会如期收到母亲王女士在老年护养中心的体检反馈表。自老年护养中心成立以来,医院的医生、护士每月都会为居住在中心的老人随诊一至两次。在随诊表上,哪位老人需要重点看护、哪位老人要及时送医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还会给每位老人出具体检表,以方便老人的家人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
“这里比家里好,不用买菜做饭,而且每天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来给我们检查身体。”老年护养中心90岁的老人吴先白说,由于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因此他在老年护养中心成立之初便来了,如今在这里生活得很安逸。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