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养生 养老院】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眼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省去了日常琐事的烦扰。截至6月,烟台全市拥有养老机构220处,床位总数4123.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1.9张,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市低保集中复核工作进入收尾阶段的同时,2014年度爱心捐助共募集慈善资金和物品折款3645.81万元。
下一步,市民政工作仍将“全力以赴”:确保年内新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10处、农村幸福院190处,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深化“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并在退役士兵自主就业、鼓励自谋职业上取得新突破……
养老床位居全省前列
记者从烟台市民政局了解到,烟台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1%。截至6月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220处,床位总数4.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1.9张,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社会力量正逐步成为烟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其中,民办养老机构86处,床位数2万多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一半以上。另外,规划建设的12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已有10处投入使用。高新区御花园、福山乐天养老中心等25处养老机构正在建设,总投资额达85亿元。同时,先后吸引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养老服务团体来烟考察养老市场,加快对外交流步伐。积极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发展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已有86家养老机构配备医疗服务设施、28家纳入医疗定点范围。
养老需要创新模式,居家养老成为“首选”。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4处,在建42处;建成农村幸福院183处,在建79处。同时,加速推动“数字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全市已建成的7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加盟企业、商户1000余家,服务入网老人5.8 万户,芝罘区、莱山区已完成“89000民生服务平台”完成了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年内各县市区民生服务平台将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效能。
下一步,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基础好的养老机构对小、散、差的机构实施并购,实现统一品牌、连锁经营;突出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推进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和邻里互助点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年内新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10处、农村幸福院190处,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培训养老服务和管理人员1020名,完成各县市区的“89000”民生服务平台建设。
12个县市区低保复核结束
市低保集中复核是提高城乡低保的公开、公平、公正度,全面落实低保制度、规范低保管理水平、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保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芝罘区、福山区等12个县、市、区的复核工作已全部结束,6387个村完成了复核工作,占总数的95%,完成复核的低保户数占低保总户数的94%,共清退城乡低保对象26488人,新增7786人。
自3月起,市民政局联合财政部门部署开展了城乡低保集中复核活动,解决在政策贯彻、审批环节、资金发放和监督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对所有在保对象逐户进行低保资格审核认定,并及时受理审批其他困难群众的低保申请。期间,全市各级民政系统1555名工作人员签订了不违规干预低保工作、不违规办理低保《承诺书》,签署率达100%。
医疗救助方面,完善了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并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做好衔接工作。目前,全市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094万元,直接救助困难群众43834人次,资助参保参合160323人次。临时救助方面,利用爱心捐助资金共救助困难群众229079人次,发放救助金5601万元。高标准开展冬春救助工作,全市救助困难群众65605人、发放救灾金900万元、重建及维修灾民住房2955间,救助标准高于国家规定。
据了解,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加快出台《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标准、对象、资金三统筹原则,推动城乡低保同步发展,争取在低保基层能力建设、审批程序改革、居民收入核对以及审批违规查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化“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探索推广“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新模式;完成县市区核对机构设立、核对办法出台及信息核对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网络核对全覆盖;抓好救助资金、资源、项目整合,提升救助效能。
民政爸爸”结缘儿童村
5月11日“母亲节”来临前,烟台SOS儿童村的孩子们“有了妈妈还盼爸爸”的心愿终于实现。
这是市民政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儿童村开展的一项关爱SOS儿童村孩子的活动。烟台93名民政干部联系SOS儿童村孩子们,担任“爱心爸爸”,通过建立成长日记、定期开展“亲子活动”等一对一帮扶模式,帮助孩子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陪伴孩子成长。
这是烟台慈善队伍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义工站发展到122个,义工管理中心发展到25个,注册义工38000人,组织大型慈善义工活动53次,累计服务时间2.25万多小时。省慈善总会在烟台召开了全省慈善工作座谈会,慈善义工经验得到中宣部领导的肯定。
救助不断。在2014年度爱心捐助活动,共募集慈善资金和物品折款3645.81万元。期间,严格按照街居审查、县级审核、总会审批的程序,精心开展了扶老、助学、助残、救困、济孤项目救助,先后救助困难群众5241人次。
今年,烟台已顺利完成3502名退役士兵接收工作,其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072名,发放补助金8061.5万元。在市、县两级分别设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与2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目前,全市已培训1924人次,应训参训率100%。成功举办“2014年度烟台市退役士兵就业专场招聘会”,并将每年4月份定为“退役士兵就业服务月”,扶持退役士兵就业成为常态化工作。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下一步,市民政工作仍将“全力以赴”:确保年内新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10处、农村幸福院190处,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深化“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并在退役士兵自主就业、鼓励自谋职业上取得新突破……
养老床位居全省前列
记者从烟台市民政局了解到,烟台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1%。截至6月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220处,床位总数4.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1.9张,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社会力量正逐步成为烟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其中,民办养老机构86处,床位数2万多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一半以上。另外,规划建设的12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已有10处投入使用。高新区御花园、福山乐天养老中心等25处养老机构正在建设,总投资额达85亿元。同时,先后吸引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养老服务团体来烟考察养老市场,加快对外交流步伐。积极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发展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已有86家养老机构配备医疗服务设施、28家纳入医疗定点范围。
养老需要创新模式,居家养老成为“首选”。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4处,在建42处;建成农村幸福院183处,在建79处。同时,加速推动“数字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全市已建成的7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加盟企业、商户1000余家,服务入网老人5.8 万户,芝罘区、莱山区已完成“89000民生服务平台”完成了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年内各县市区民生服务平台将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效能。
下一步,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基础好的养老机构对小、散、差的机构实施并购,实现统一品牌、连锁经营;突出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推进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和邻里互助点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年内新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10处、农村幸福院190处,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培训养老服务和管理人员1020名,完成各县市区的“89000”民生服务平台建设。
12个县市区低保复核结束
市低保集中复核是提高城乡低保的公开、公平、公正度,全面落实低保制度、规范低保管理水平、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保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芝罘区、福山区等12个县、市、区的复核工作已全部结束,6387个村完成了复核工作,占总数的95%,完成复核的低保户数占低保总户数的94%,共清退城乡低保对象26488人,新增7786人。
自3月起,市民政局联合财政部门部署开展了城乡低保集中复核活动,解决在政策贯彻、审批环节、资金发放和监督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对所有在保对象逐户进行低保资格审核认定,并及时受理审批其他困难群众的低保申请。期间,全市各级民政系统1555名工作人员签订了不违规干预低保工作、不违规办理低保《承诺书》,签署率达100%。
医疗救助方面,完善了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并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做好衔接工作。目前,全市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094万元,直接救助困难群众43834人次,资助参保参合160323人次。临时救助方面,利用爱心捐助资金共救助困难群众229079人次,发放救助金5601万元。高标准开展冬春救助工作,全市救助困难群众65605人、发放救灾金900万元、重建及维修灾民住房2955间,救助标准高于国家规定。
据了解,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加快出台《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标准、对象、资金三统筹原则,推动城乡低保同步发展,争取在低保基层能力建设、审批程序改革、居民收入核对以及审批违规查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化“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探索推广“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新模式;完成县市区核对机构设立、核对办法出台及信息核对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网络核对全覆盖;抓好救助资金、资源、项目整合,提升救助效能。
民政爸爸”结缘儿童村
5月11日“母亲节”来临前,烟台SOS儿童村的孩子们“有了妈妈还盼爸爸”的心愿终于实现。
这是市民政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儿童村开展的一项关爱SOS儿童村孩子的活动。烟台93名民政干部联系SOS儿童村孩子们,担任“爱心爸爸”,通过建立成长日记、定期开展“亲子活动”等一对一帮扶模式,帮助孩子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陪伴孩子成长。
这是烟台慈善队伍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义工站发展到122个,义工管理中心发展到25个,注册义工38000人,组织大型慈善义工活动53次,累计服务时间2.25万多小时。省慈善总会在烟台召开了全省慈善工作座谈会,慈善义工经验得到中宣部领导的肯定。
救助不断。在2014年度爱心捐助活动,共募集慈善资金和物品折款3645.81万元。期间,严格按照街居审查、县级审核、总会审批的程序,精心开展了扶老、助学、助残、救困、济孤项目救助,先后救助困难群众5241人次。
今年,烟台已顺利完成3502名退役士兵接收工作,其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072名,发放补助金8061.5万元。在市、县两级分别设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与2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目前,全市已培训1924人次,应训参训率100%。成功举办“2014年度烟台市退役士兵就业专场招聘会”,并将每年4月份定为“退役士兵就业服务月”,扶持退役士兵就业成为常态化工作。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