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8-02 13:42:2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养老金】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的养老制度也是单独处理的。之所以现在人们批评企业职工和公务员退休待遇的不同,就在于政府、企业、个人的关系没有厘清。
         
        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这也是国家连续第9年上调企业养老金。与此同时,企业退休人员却抱怨上调养老金对他们的生活没有特别正面的影响,生活水准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从宏观层面来说,这是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养老虽然名义上是政府的责任,事实上是由各个单位自行管理在职收入和养老收入。因此养老金的差距取决于个人和家庭所在单位的资源汲取能力。这套过于分散、耗费大量财政资源的计划养老制度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作为市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在国家的主导下,中国的企业职工有一套统一的养老制度。而公共部门使用其他制度。现在人们讨论企业养老待遇和公务员的不同,这是问题的一面。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的养老制度也是单独处理的。之所以现在人们批评企业职工和公务员退休待遇的不同,就在于政府、企业、个人的关系没有厘清。
         
        我国企业养老金目前出现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与公务员待遇的差距,而在于政府是否尽了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是否给受影响的民众提供改革的补偿费用?一方面,政府有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义务。一些基本的社会福利服务,比如基础教育、医疗、救济(如收养流浪儿童),老年人服务,需要由政府动用财政资金来支付。民众的这些权利不能因为人们的出身、社会关系网络而有所区分。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是政府主动发动的,改革的成本需要由政府来负担。企业养老金引进之后,有些企业职工的福利受到负面影响,而有些企业职工可能因为资金池变大而提高了退休收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补偿改革带来的损失。
         
        而当前的现状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空账规模达2.2万亿元,此问题也一直没有缓解。德意志银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50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缺口将占当年财政支出的三成。应对目前困境,当前的做法是,东部富裕省份自行解决养老金缺口,而中央财政将给中西部地区一定的转移支付。这种地方化的解决方案弊端丛生。除了个别东部省份有决心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大部分的省份还是将财力放在其他在短期内看到成效的支出项目上。而中西部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也不见得用来补充城镇职工养老金。
         
        更为严重的是,有关部门实际上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处理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问题。这项工作是很重要,不过在没有通盘考虑的前提下,解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也是“缘木求鱼”。一些改革举措加大了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的差距,这在长远来说会给收入分配改革造成极大的阻力。
         
        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现实的情况却是,企业职工的养老收入现在仅是在职企业员工收入的四成多。与此同时,近年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收入却在大幅提升。这种格局在社会上制造了扭曲的激励效应。大量本应在私营部门的优秀人员转而寻求公营部门的职位。长远来说将损害整个经济的活力。
         
        要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不论是从公共服务来看,还是从改革的补偿来说,政府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成本。当前养老金的缺口应该由财政进行补足。在政府尽了出资的义务后,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应该还给市场,而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的差距也应该尽快缩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