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京
  • 上 海
  • 重 庆
  • 天 津
  • 新 疆
  • 河 北
  • 甘 肃
  • 山 西
  • 辽 宁
  • 吉 林
  • 浙 江
  • 江 苏
  • 山 东
  • 安 徽
  • 福 建
  • 黑龙江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四 川
  • 云 南
  • 贵 州
  • 西 藏
  • 河 南
  • 湖 北
  • 湖 南
  • 陕 西
  • 青 海
  • 宁 夏
  • 内蒙古
  • 港澳台
  • 2014-07-31 14:41:5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养老网  居家养老】暑假已至,离开校园的孩子们需要家人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此时总有不少退休的老人在儿女召唤下进城帮忙带孙子。这些如候鸟迁徙般来到他乡的老人们,在这不长不短的假期里,在陌生的环境里,心理和生理都接受着不同程度的考验。有的候鸟老人可以很快融入新的生活,但也有候鸟老人饱受煎熬。
         
        进城带孙难适应   “候鸟老人”怎么办
        

        新环境难适应 老人患上轻度忧郁症
         
        何阿姨,家住淮阴区王营镇,儿子张伟在上海工作,并于3年前和一位上海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6月初,何阿姨被张伟接到了上海帮忙照顾刚刚一岁多的小孙子。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张伟告诉编者,今年把刚退休的母亲接到上海,是想让母亲跟着他享享福,顺便也可以带带孙子,增进一下祖孙之间的感情。但是让张伟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性格开朗的何阿姨仅仅在上海生活了一个月左右,不仅食欲减退,变得不爱说话,还整夜失眠,精神非常焦虑。这让儿子张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匆匆请了年假带着何阿姨回到了老家,并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经过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石文杰诊断后,确诊何阿姨患上了“轻度忧郁症”。石文杰通过和何阿姨交流后得知,何阿姨突然从农村到城市生活,非常不适应。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大城市的交通、生活习惯都让何阿姨觉得非常有压力。另外,何阿姨这次去上海的主要目的是带好孙子。而她带孩子的方式却没有得到儿子和儿媳的认同,老年人的教育理念和年青一代的教育观念出现矛盾后,使何阿姨更加焦虑,无所适从。
         
        “刚到上海时,我觉得还特别新鲜,认为这大城市就是好。可一旦真的住下来,问题就来了。”何阿姨告诉编者,儿子家的电器好多都是外国字,全部看不懂,更谈不上使用。儿子、儿媳教了她好几次,当时记住了,过后又忘了。反反复复地教,儿子都开始不耐烦了,何阿姨心里也觉得特别累。另一方面,在淮安老家时,一出门就能遇见熟人,聊聊天说说笑,晚上何阿姨常常出去跳个广场舞,觉得生活还蛮充实。可在上海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每天何阿姨就围着孙子转。儿子、儿媳下班都很晚,一整天下来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特别闷。何阿姨谈起在上海生活的这一个月,脸上没有愉悦,相反的只有忧伤。
         
        地域差异小 “淮漂”生活很乐活
         
        “要不是为了我的宝贝孙女,我才不来淮安呢。这金窝银窝都比不上自己的狗窝啊。”昨日清晨,牵着孙女来荷花池菜场买菜的62岁赵阿姨嘴上说不想待在淮安的女儿家,但脸上满是笑意。
         
        据赵阿姨介绍,她的老家在金湖县,女儿和女婿都在市里上班,每天工作很辛苦,时不时地还要加班。自从女儿怀孕,赵阿姨就从金湖来到了淮安,现在孙女已经3岁多了,她在淮安也已经生活了4年。“女儿女婿每天忙工作,带孙子的事情自然就落到我的头上,老家就留下孩子她爷爷看家了。”赵阿姨笑着说。
         
        在淮安的生活过得如何?赵阿姨用“很乐活”来形容。“来城里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来这的目的就是要照顾好孙女。有什么烦心事,不痛快的我就忍了。反正金湖离淮安也不远,我觉得急需释放压力时,就带上孙女直接回老家,过上几天再来。另外,淮安的生活和我们老家也差不多,生活上,与人沟通方面都能适应。女儿女婿不忙时还会带我出去旅游,散散心。今年是我进城带孙女的第4个年头,没觉得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赵阿姨告诉编者。
         
        通过赵阿姨编者还采访到了赵阿姨的女儿赵婷婷。据赵婷婷介绍,之前因为听同事说过,不少老人进城后生活上会有很多不适应,甚至有人患上忧郁症,所以在母亲未进城之前,赵婷婷与丈夫就做好了功课。“我和老公商量,为了让母亲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提前我们就把家中常用的一些电器的使用步骤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写好后直接贴在了电器上。老人嘛,一般记性不太好,用这样直观的方法直接贴在电器上,他们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因为,我们家都是淮安人,所以老人和邻居之间沟通是没有障碍的。我们还提前给母亲找好了玩伴(邻居家的同龄老太太),让她们平时一起打打麻将,晚上相约跳跳舞之类的。老人给我们带孩子,做儿女的都是心存感激。一来觉得放心,二是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每个月两三千元的保姆费都够房子的按揭贷款了。生活上的一些小摩擦,我们会相互理解。”由于赵婷婷做好了心理准备和生活准备,赵阿姨的进城带孙生活,可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候鸟老人” 需要子女和社会共同来守护
         
        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这些“候鸟老人”,“老年漂”们的城市晚年生活过得千差万别,如何不再重现何阿姨的故事,让每个“老年漂”都可以过上如赵阿姨一般幸福的城市生活?这需要子女和社会共同来守护。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石文杰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良好的建议。
         
        石文杰告诉编者,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量人口开始流向城市。城市规模开始不断扩大,且逐渐向周围农村蔓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如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不高,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老人随子女进城后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导致老人出现抑郁情绪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变量,个人层面变量主要涉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变量主要包括养老方式、居住形式、子女探望周期;社会变量主要包括对未来担忧、参加活动情况、退休前职业属性。其中最典型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何阿姨所处的新环境变化最为明显:老人从农村到大都市生活,但新生活环境的风俗、人文、生活方式、交通、气候、家庭住房等与原来的生活完全不同,同时老人还承担着照顾小孩的任务。此时,老人若无法适应新生活,就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出现抑郁、焦虑等情况。而赵阿姨和何阿姨处于的新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赵阿姨从县区到市区生活,但新生活环境的风俗、人文等与原来的生活基本相似,老人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不会引起情绪的变化。所以,赵阿姨的新生活也就会平稳、愉快了很多。
         
        针对“老年漂”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石文杰建议子女和老人要共同努力。首先,作为子女要营造关爱老人的家庭氛围,家庭是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具人性温情的场所。家人的亲情,子女的尊重与孝敬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安慰和全部寄托。家庭中由于血缘的关联和作用,成年子女自觉树立养老、敬老、爱老的责任意识,主动履行对老人的“反哺”义务,达成抚育和赡养之间的平衡。不能只重视物质养老,还必须重视精神养老。子女可以鼓励老年人主动与儿孙沟通和互动,接受子孙的“文化反哺”,了解社会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子女无论工作再忙,也应多抽时间和父母交流,鼓励他们融入新的社区。
         
        另外,老人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调适能力。孤独、缺少倾诉对象是老人心理痛苦的主要来源,老人应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学会心理自我安慰,增强自我独立意识。通过自我帮助来减少对成年子女的依赖,通过适当的社会交往丰富自身的老年生活。积极促进自己的“继续社会化”,老人们进城的这段时间可以在带孙之余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技能来填补心理空缺。
         
        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应该多给“老年漂”一份关爱,譬如加快老年大学、老年人协会建设的步伐。社区可以和当地的大学合作,举办老年人科学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学习科学知识搭建平台;建设社会支持网络,满足老年人发挥余热的需要;完善老年群体组织,满足老人归属需要……这些措施都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漂”的心理问题,还给老人们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