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养生 养老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省养老机构要实现平均每千名老年人不少于35张床位。要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把养老服务业作为重点行业提速升级,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12349”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加快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一批大型连锁养老机构,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会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那么,在政策陆续出台后,我省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该如何做?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社会养老
难以满足老龄化需求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1300多万老年人,相当于每8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全省目前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约为18.6张,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30张的水平。与国家“十二五”养老规划中提出的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的目标相比,我省养老床位还有16万多张的缺口。同时,我省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覆盖率仅有23%。
从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上来看,我省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水平低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我省绝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少,只能提供简单生活服务,护理、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专业人才匮乏是如今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重要问题。统计显示,我省现有约2万名的养护人员,其中90%以上没有执业证书,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同时,养老服务收费制度不健全、行业服务标准欠缺、因老人意外伤害带来的运行风险大等问题,导致我省养老服务业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
整体上来看,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盈利的能力仍比较差。对此,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田开胜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广大老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老年人迫切需要的生活照料、长期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发展还都比较缓慢。扶持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也亟待完善。
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步履蹒跚
在当今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养老产业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朝阳产业。但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面是养老市场需求旺盛,一面却是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缓慢。
作为民办养老机构,由省人大代表豆雨霞创办的爱馨养老赢得了老人们的喜爱,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并逐渐向其他市地传播、扩散。经过十多年发展,爱馨养老集团以机构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互动养老为延伸的大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尽管如此,爱馨养老集团创始人豆雨霞说起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仍不乐观。“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着融资难、专业人员紧缺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多重困境。”豆雨霞说。
“养老机构投入大、周期长、周转慢、利润低,很难吸引风险资金的加入,想融资很困难。再加上几乎没有政府资金的注入,导致民办养老院的硬件设施难以和公办养老机构匹敌。”
另一个郑州比较典型的养老机构——舒心老年公寓是一家靠租赁土地、自建房屋进行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因为城中村改造,现在他们又面临着搬迁,“这已经是我们4年内的第二次搬迁了。”舒心老年公寓负责人邱宝鑫告诉记者,下一步老年公寓的发展将是一个重大难题。
另一个让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最为担忧的就是护理老人的风险问题。受访的几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身体各项指标不健康的。老人在养老机构里一旦出现意外,责任几乎全部由养老机构负责。
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无法满足老龄化需求、民办养老机构又发展困难的今天,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该如何建立?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监督管理规范化,使养老服务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无疑给在困境中发展的养老服务业注入了新的力量,为我省养老服务业体系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虽然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但是随着老年人实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巨大的养老需求不断释放,这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政府在发布政策后,还要制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条例,以加强对养老行业准入、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从而形成有利于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把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刘道兴认为,在政策给力的同时,政府更应该加强资金上的支持。我省现有的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困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其发展,积极推行“公建民营”养老模式。
此外,发展养老产业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经济问题来对待,因为养老同样是社会问题。所以,在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要与完全的市场化模式区分开来。“应采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对养老产业的投资,引入市场机制,这样才能保持养老产业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才能构建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刘道兴说。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把养老服务业作为重点行业提速升级,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12349”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加快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一批大型连锁养老机构,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到2020年,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会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那么,在政策陆续出台后,我省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该如何做?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社会养老
难以满足老龄化需求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1300多万老年人,相当于每8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全省目前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约为18.6张,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30张的水平。与国家“十二五”养老规划中提出的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的目标相比,我省养老床位还有16万多张的缺口。同时,我省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覆盖率仅有23%。
从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上来看,我省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水平低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我省绝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少,只能提供简单生活服务,护理、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专业人才匮乏是如今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重要问题。统计显示,我省现有约2万名的养护人员,其中90%以上没有执业证书,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同时,养老服务收费制度不健全、行业服务标准欠缺、因老人意外伤害带来的运行风险大等问题,导致我省养老服务业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
整体上来看,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盈利的能力仍比较差。对此,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田开胜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广大老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老年人迫切需要的生活照料、长期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发展还都比较缓慢。扶持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也亟待完善。
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步履蹒跚
在当今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养老产业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朝阳产业。但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面是养老市场需求旺盛,一面却是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缓慢。
作为民办养老机构,由省人大代表豆雨霞创办的爱馨养老赢得了老人们的喜爱,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并逐渐向其他市地传播、扩散。经过十多年发展,爱馨养老集团以机构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互动养老为延伸的大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尽管如此,爱馨养老集团创始人豆雨霞说起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仍不乐观。“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着融资难、专业人员紧缺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多重困境。”豆雨霞说。
“养老机构投入大、周期长、周转慢、利润低,很难吸引风险资金的加入,想融资很困难。再加上几乎没有政府资金的注入,导致民办养老院的硬件设施难以和公办养老机构匹敌。”
另一个郑州比较典型的养老机构——舒心老年公寓是一家靠租赁土地、自建房屋进行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因为城中村改造,现在他们又面临着搬迁,“这已经是我们4年内的第二次搬迁了。”舒心老年公寓负责人邱宝鑫告诉记者,下一步老年公寓的发展将是一个重大难题。
另一个让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最为担忧的就是护理老人的风险问题。受访的几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身体各项指标不健康的。老人在养老机构里一旦出现意外,责任几乎全部由养老机构负责。
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无法满足老龄化需求、民办养老机构又发展困难的今天,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该如何建立?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监督管理规范化,使养老服务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无疑给在困境中发展的养老服务业注入了新的力量,为我省养老服务业体系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虽然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但是随着老年人实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巨大的养老需求不断释放,这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政府在发布政策后,还要制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条例,以加强对养老行业准入、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从而形成有利于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把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刘道兴认为,在政策给力的同时,政府更应该加强资金上的支持。我省现有的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困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其发展,积极推行“公建民营”养老模式。
此外,发展养老产业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经济问题来对待,因为养老同样是社会问题。所以,在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要与完全的市场化模式区分开来。“应采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对养老产业的投资,引入市场机制,这样才能保持养老产业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才能构建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刘道兴说。
温馨提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养老信息,欢迎登陆我们官网中福养老网里的焦点新闻频道进行浏览,里面有丰富的养老信息,希望能帮到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